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
四川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嚴寶玉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隨著綠色金融快速發展,服務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轉型金融逐漸引發關注,但還面臨以下
問題。一是前端基礎制度尚需完善。二是配套機制有待健全。三是轉型金融服務能力不足。金融機構轉型服務能力較為欠缺,轉型金融產品創新、推廣、應用不足。低碳轉型融資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綠色債券、綠色基金運用較少,轉型投資基金規模普遍較小。
談及
碳金融的未來發展前景,嚴寶玉表示,目前,我國碳
市場尚處于起步和不斷探索完善的階段,在此過程中,針對碳資產的金融服務也在不斷創新。從四川的情況來看,近年來,金融機構圍繞CEA(
碳排放權配額)等碳資產相繼進行了碳
排放權質押融資、
碳足跡掛鉤貸款等金融產品創新。
“但是,全國
碳市場的參與主體還比較有限,難以避免流動性不足、價格發現功能發揮有限等問題。隨著產業基礎和配套機制不斷完善,我國碳市場和碳金融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嚴寶玉表示,從市場角度看,市場交易主體的豐富、覆蓋行業范圍的拓展、配額分配方式的優化、
碳信用市場的多樣化發展和碳期貨等
衍生品的創新,將為碳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從
政策支持角度看,財稅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鼓勵更多主體和民間資本進一步參與碳市場,并推動金融功能內置于碳市場,更好地發揮碳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