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券商期待盡快明確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

2024-3-13 10:39 來源: 期貨日報

  業界期待盡快明確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期貨日報記者留意到,作為綠色金融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碳金融正成為金融領域的一個新發展方向。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8家券商獲取碳市場入場券及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正式重啟,券商在碳排放市場中圍繞碳資產的各種交易形式和碳金融產品也在不斷“上新”。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券商在碳金融、CCER交易中的角色更加多元化,2024年,碳金融業務將進一步創新提速發展。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碳市場仍面臨碳排放權金融屬性未明確、流動性不足、履約驅動等問題

  券商加速落地碳金融業務實踐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落實我國“雙碳”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2023年2月,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華泰證券、華寶證券收到中國證監會碳市場準入無異議函,加之2014年、2015年先后獲準的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共有8家券商可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目前,券商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已落地不少碳金融的業務實踐。1月26日,上海環交所完成了首批7筆上海碳市場回購交易業務,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寶證券、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均有參與。作為國內首家開展碳交易業務的金融機構,中信證券透露,自展業以來,公司已助力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深圳福建等碳交易試點推出碳回購并落地首單業務。此次參與上海環交所的回購交易是《上海碳市場回購交易業務規則》發布后,國內首筆上海碳排放配額回購交易,也是市場首批次7筆碳回購交易中唯一與納管企業開展的回購交易業務。

  作為國內首家獲批碳金融牌照的中小券商,華寶證券也表示,這已經不是其第一單碳回購交易。2023年12月,該司曾與重慶華彬偉玻璃有限公司開展碳回購交易業務,也是重慶區域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交易業務。2023年10月,華寶證券還與中信建投證券成功完成了國內首單上海碳配額遠期“非履約期-履約期”合約跨期套利交易。中信建投則表示,該業務是其固定收益部順利落地市場的首批上海碳回購交易。

  除了在碳回購交易業務布局外,多家券商也在CCER交易上有所發力。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等多家券商均有參與首日交易。其中,中信證券掛牌買入5000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中信證券表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啟動,有利于推動形成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將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

  無獨有偶。2024年1月,申萬宏源證券也公布其已落地首個農業類CCER項目。攜手外部合作方德勤管理咨詢及武安市益源牧業簽署了智能養豬場糞便沼氣CCER項目合作協議,申萬宏源證券表示,這是申萬宏源證券在獲得證監會發放的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資格后簽約的首個CCER機制項目。

  申萬宏源證券FICC事業部碳金融業務總監張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自區域試點碳市場運行以來,幾家券商在碳排放市場中圍繞碳資產的各種交易形式和碳金融產品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碳配額和CCER現貨的掛牌點選、協議轉讓交易、場內碳配額遠期等現貨及碳金融創新產品。過去一年,各家機構也積極向上游拓展,配合減排項目業主推進CCER項目開發和交易工作。不僅有助于機構豐富自營投資品種,尤其是綠色投資品種,提升自身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能力,還有利于券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

  以碳回購交易業務為例,記者了解到,碳資產回購交易是一種以約定的價格,企業向交易對手方出售碳資產,在未來按照約定價格從對手方手中購回碳資產的交易模式。回購業務在碳交易市場內開展,由交易所實施監管,準入回購資格主體,并提供凍結產品、凍結保證金、設置履約保障比例等多種風險管理措施。

  “碳回購交易可以為實體企業提供一種新的融資渠道,通過出售碳排放配額或參與碳交易,企業可以獲得資金支持,幫助它們進行綠色創新、技術升級以及可持續發展項目。”華寶證券碳金融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碳市場的存在可以通過經濟激勵的方式促使企業采取更多的環保措施,降低碳排放,實體企業可以通過減排措施獲得碳配額,這種經濟獎勵機制鼓勵企業更積極地投資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市場制度建設存在一定短板

  碳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確實給券商帶來新藍海。但不可回避的是,當前碳排放市場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市場參與主體還不夠廣泛,在全國碳市場的交易規則中還未明確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碳排放限于現貨市場交易,參與方以電力企業為主,市場相對封閉,間接涉及排碳和碳吸收、碳利用以及其他企業無法進入市場進行投資。自2021年7月開市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經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

  從第一個履約周期(2019-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2021-2022年)的運行情況來看,我國碳市場交易出現“潮汐現象”,即全國碳市場臨近履約期市場活躍度相對較高,但其他時間活躍度較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相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僅納入發電行業,交易方式僅限于控排企業對配額進行現貨交易,不利于活躍市場,部分企業對碳交易機制還不熟悉,存在觀望心態。

  不過,相比第一個履約周期而言,第二個履約周期的市場活躍度有明顯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納入2257家發電企業,累計成交量約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與第一履約周期相比,成交額比增長了89%,參與交易的企業上漲了近50%,碳排放權交易的政策效應初步顯現。

  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方面的短板日益明顯。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日前就明確表示,此前我國還沒有關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管理依據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章、文件執行,立法位階較低,權威性不足,難以滿足規范交易活動、保障數據質量、懲處違法行為等實際需要,急需制定專門行政法規,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管理提供明確法律依據,保障和促進其健康發展。

  中信證券碳金融業務負責人王川坦言,在當前全國碳市場與區域試點碳市場并存的背景下,全國碳市場僅有發電行業履約主體獲準參與,市場成分相對單一。而區域試點碳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有利于發現不同行業間邊際減排成本的差異,有助于平衡市場供需、及時滿足企業的交易需求和履約需求。

  此外,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在今年兩會提案中表示,盡管我國碳金融市場已經取得初步進展,但在全國碳市場的交易規則中,還未明確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碳金融業務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尚未明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碳金融市場的發展。

  “從2013年起區域試點碳市場已經運行了近10年,在此期間,我們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嘗試和許多有益的制度、模式上的創新,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是要把上述創新模式擴大到全國范圍,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尤其是制度實施的細則。”張偉直言,自去年獲準參與碳排放權交易以來,過去一年,在參與碳排放市場的交易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制定全國范圍統一的碳交易會計制度、稅務處理細則,進一步明確碳資產的資產屬性和所屬資產類別,以便為各類市場主體更好的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做出指引。此外,碳資產、碳交易與傳統的金融產品和業務有顯著區別,他們也需要制定同時兼容二者的內部管理制度,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并將相關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

  鼓勵金融機構探索碳金融產品創新

  從整體上看,我國碳市場仍處在全面推進初期。一個新事物一個新市場運行初期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也會向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進入2024年,我國碳市場就接連傳來加速升級擴容的利好消息。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CCER)時隔近7年正式重啟,將有利于豐富交易產品,為降低減排成本提供更多渠道;2月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公告稱,《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開啟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法治新局面;2月26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已開展全國碳市場擴圍的專項研究。相關的技術文件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生態環境部正在積極推動,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

  南存輝也在今年兩會提案中建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金融主管部門鼓勵金融機構探索碳金融產品創新,挖掘碳排放權價值,創新金融形式,探索貼合企業和機構實際需求,具備可操作性、簡便性、流通能力強的碳金融產品。對于期貨、期權產品等風險較高的碳金融衍生品等加強有效監管,防范金融風險。“明確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有助于增加碳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低碳、綠色產業,從而有效推動我國碳減排目標的實現。”南存輝強調。

  誠然,碳市場長遠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創新。那么,券商該如何抓住機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作為中國寶武集團控股證券公司——華寶證券表示,將積極探索普惠金融與地方碳市場的交叉領域合作,與地方碳市場和地方政府緊密聯動,以支持碳普惠項目的開發與交易。通過認購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開辟碳普惠推廣的新途徑。此外,在全國碳市場擴容的背景下,鋼鐵行業即將進入全國碳市場,華寶證券將依托資源渠道的優勢,致力于為鋼鐵企業提供多樣化的交易服務,包括CCER交易、配額交易以及碳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同時,華寶證券將協助鋼鐵企業適應海外碳市場政策的變化,迎接來自歐盟、中東、澳洲、東南亞等市場的碳成本挑戰。

  “近年來,中信證券在國家批準設立的各區域試點碳市場常態化提供報價交易服務,積極發揮做市服務功能,持續服務于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及功能機制完善,助力碳市場活性和有效性提升。”王川表示,中信證券高度關注碳市場創新模式與金融工具的開發,先后落地國內首批碳資產交易、全國首筆碳資產回購交易及全國首筆碳資產掉期交易,創設全國首單碳資產質押貸款風險緩釋工具,為實體經濟降碳轉型提供金融支持。此外,中信證券在全國范圍內廣泛為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的控排企業以及林業、可再生能源、甲烷減排等領域的減排項目業主提供碳交易及碳金融綜合服務,助其降低履約成本、獲取降碳資金、實現碳減排收益。

  “在展業過程中,市場投教也是重要的一環,碳排放管理、碳交易是體系化的事物,一次性向市場參與者輸出一個龐雜的體系化知識是存在短期接受消化上的難度的,如何更方便理解,更有效的市場投教設計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張偉認為,券商要更好的參與碳市場,可以從信息和服務中介、交易中介、產品設計提供這幾個維度出發,向企業和投資者提供碳市場知識普及、政策解讀、碳資產投資策略等咨詢服務,發揮專業服務職能,為參與碳市場的企業和其他投資者提供及時而全面的市場信息。同時,還可以通過創設碳金融產品工具,幫助企業落地綠色低碳經營決策,實現其轉型規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