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遂昌縣湖山鄉遂江公路段兩側,黨員志愿者們忙著補植花梨木、南酸棗、
浙江樟等珍貴樹種。這片占地200畝的幼林,是當地改變林相、增加
碳匯的成果之一。
遂昌是全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地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3.46%,可供開發的森林碳匯資源豐富,先后被列為全省首批造林碳匯項目開發試點縣、省級林業共富試點縣。
去年,遂昌8個鄉鎮強村公司聯合4個國有林場與市林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森林經營(
碳普惠)項目
減排量開發合作協議,成功做成一筆“大生意”:30721.5畝林業面積,按每畝10元的預付款,獲得碳匯交易定金共計30.7215萬元。
早在12年前,高坪鄉以一場“空氣拍賣會”將三個村一年的休閑養生游客組織權以174萬元的高價落錘成交。8年后,該鄉箍桶丘村又將一個月的林業碳匯減排量61噸賣給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換來6100元的“真金白銀”。
在位于浙閩兩省交界處的龍洋鄉茶園村,全體村民承諾“在村莊視線范圍內的任何樹木,一棵不準砍伐”,悉心呵護山林的14年后,
深圳樂領生活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億元開展“鄉村活化”,讓村民成了守護生態的最大受益者。
為寫好碳匯這篇大文章,遂昌巧用“加減乘除”法。一方面,做好森林增匯的“加法”,在森林數量增加、質量提高、結構優化上下功夫。同時,做好森林減排的“減法”,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守護森林健康。另一方面,做好森林資源合理利用“乘法”,做好竹木產品固碳文章,同時做好試點工作“除法”,從造林綠化、質量提升、竹木制品固碳、機制創新等領域,不斷夯實碳匯基礎。
數據顯示,去年,遂昌共精準提升森林質量4.8萬畝,新增美麗林相改造面積11.2萬畝,省級以上公益林總面積達230.4萬畝,位居全省第二;“浙林碳匯”面積3.1萬畝、減排量6.2萬噸,完成交易碳匯量8800噸,備案減排量位居全省第二;全縣竹產業產值達16.7億元,其中箬竹面積達30萬畝,全鏈條產值超2億元。
遂昌縣生態林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聯合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院所,以珍貴樹種、大徑材培育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對資源集中、地域連片、立地條件好的中幼林進行定向培育。同時,積極探索林下箬葉立體增匯、油茶等經濟林減排促匯模式,打造毛竹碳化加工、碳化污水處理等一體集成的竹產業共富產業園,通過發展竹旅融合森林康養經濟等方式做強“碳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