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全國生態日
湖南活動在懷化靖州舉行。活動現場,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鋒發布全省林業
碳匯成果。
森林、草地、濕地具有固碳增匯的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15%,森林蓄積量達6.55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6.87%,濕地面積2056萬畝,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371億元;湖南2023年全年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價值量12632.68億元。
聚焦謀篇布局,強化頂層設計。編制了《湖南省
碳中和林業發展規劃(2021-2030年)》,為湖南林業碳中和工作謀劃總體思路布局。印發了《湖南省林業碳匯行動方案(2022-2025年)》,對全省林業碳匯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行動、保障措施做了規劃部署。建立了湖南省林業碳匯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直達基層的林業碳匯工作信息化管理。制定了28個碳中和科研項目清單,拿出了全省主要樹種林業碳匯計量參數模型、全省林業碳匯設計技術方法,高質量完成省政府“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林業碳匯”調研課題。
聚焦試點示范,開發湘林碳票。確定全省21個縣市為林業碳匯試點地,鼓勵地方在林業碳匯發展上先試先行。積極申報國家碳匯試點,江華縣國有林場被國家林草局定為國家級林業碳匯試點單位。結合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建設體系、搭建平臺、探索場景應用、實現價值服務閉環”為原則,確定全省1市6縣(區)為湖南省2024年度“湘林碳票”應用先行區。
聚焦科普宣傳,開展業務培訓。一方面,在省市縣多層次、多渠道宣講科普“雙碳”、林業碳匯等知識概念,答復了多份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多次錄制林業碳匯訪談節目,接待社會各界主體的多輪次
政策咨詢,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另一方面,開展林業碳匯工作培訓,組織安排科技支撐單位派出專家深入基層開展一線技術指導,累計覆蓋5個批次600多人次,有效提升林業系統人員的林業碳匯工作能力。
湖南將緊密圍繞“3060”雙碳目標和林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緊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標任務,推進森林質量提質增效,提升林業固碳增匯能力,著力構建湘林碳票政策體系,聚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在全省打造生態價值實現機制的林業優質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