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核電是保護環境的必由之路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
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表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要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賀禹表示,在我國當前
節能減排的剛性約束下,規模化發展核電,大量替代非化石能源是實現能源結構優化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
賀禹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機構預測,203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60億噸標煤左右。根據習總書記去年11月代表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的公開承諾,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20%左右,這意味著屆時非化石能源的供應量要達到12億噸標煤左右。
據測算,在考慮最大發展潛力的情況下,到2030年,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5億、4億、3億、0.2億千瓦,折合標煤分別為2.9億噸、4.2億噸、1.2億噸和0.4億噸,剩余3.3億噸的缺口則需要由核電來填補?!坝纱说雇?,要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的目標,核電裝機規模需要達到1.5億~2億千瓦。我建議,應從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
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實現核電在我國的規模化發展?!辟R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