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庫召開,全球各國領導人、科學家和企業領袖齊聚,探討應對氣候危機和推動綠色轉型。阿塞拜疆作為主辦國,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升至30%。今年7月,中阿兩國發布了戰略合作聲明,提出在新能源、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合作,展現出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廣闊合作前景與中國推動全球清潔能源的決心。
當地時間11月13日,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主辦的“能源轉型:問題與可能性”主題邊會上,來自中國和阿塞拜疆的多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創新方案展開討論,包括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中國
石化集團董事長馬永生、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以及來自隆基綠能、涂鴉智能、中環新能源等中國企業的代表。此次邊會特別關注技術與資金瓶頸等關鍵問題,并探討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找到綠色轉型的真正出路。
萬科集團及深石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通過視頻致辭指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在于通過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而非單純依賴政府補貼。他分享了
深圳大梅沙“生物圈三號”
碳中和社區的經驗。這個覆蓋3.2平方公里的項目致力于未來五年減碳40%的目標,運用建筑
節能改造、微電網系統和
碳資產管理等措施成為綠色社區轉型的標桿項目。
劉振民特使對生物圈三號帶領中國企業向世界分享中國的綠色技術與優秀案例表示高度認可,他表示在改善氣候的工作中,企業、企業家的作用不可替代,企業家是落實各國政府
政策、氣候大會的目標的“橋頭堡”。中國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已持續進行能源轉型工作十多年,2023年在能源轉型領域的投資達6760億美元,繼續領跑全球,大大促進國內清潔能源的發展,且延伸至其他國家,尤其是在幫助南方國家實現低碳發展的同時,為全球
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
阿塞拜疆對中國綠色技術的高度認可
COP29組委會委員、發言人Ayan Najaf在致辭中表示,阿塞拜疆作為一個能源大國,有著宏大的減排計劃:到2035年實現凈零排放,并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方面。他強調,阿塞拜疆正在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尤其是在知識和技術轉移方面,期待通過實際行動早日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轉型。
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Elmir Musayev也表達了對中國企業的高度認可。他曾多次拜訪中國的能源企業,認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Musayev希望更多中國企業參與阿塞拜疆的綠色能源項目,因為能源轉型是全球性的課題,需要各方協同合作。
中國企業的“綠色足跡”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綠色發展成果在COP29上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作為全球領先的光伏企業之一,隆基綠能的單晶硅片自2012年累計出貨量已達414.24 GW,累計發出綠色
電力超17361億kWh,避免了約8.12億噸二氧化
碳排放。隆基副總裁佘海峰指出,當前的能源基礎設施主要由化石能源構成,已無法滿足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清潔能源,不僅是技術挑戰,也是商業
難題。
中環新能源總經理劉志鋒也介紹了中國光伏企業對全球能源轉型的貢獻。他提到,過去20年間,光伏發電成本從4歐元/度下降到1美分/度,大幅降低百倍。通過創新技術,中國的光伏企業不僅穩定了新能源供應,也真正讓全球綠色能源成為現實。
此外,AIoT技術也在能源管理方面帶來了全新的變革。涂鴉智能通過云平臺,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動智慧能源管理。涂鴉智能公共事務負責人陳亮介紹,涂鴉智能與多國地產和商業項目合作,通過智能設備和能源管理技術幫助社區降低能耗。與此同時,轉轉集團的可持續委員會主席陳曉晨強調循環經濟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性,指出通過普及二手交易等形式,個人也能為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中國與阿塞拜疆在能源、基礎設施和技術上的合作,不僅加速了雙方的低碳轉型,也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示范性經驗。在未來,中阿企業計劃在能源供應多元化、人才交流合作、綠色能源開發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綠色轉型。
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亮相COP29
本次COP29大會上,由王石發起、C Team和生物圈三號共同創辦的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也備受矚目,展示了中國企業在綠色創新和低碳發展中的重要成果。作為一個跨界整合資源的平臺,生物圈三號致力于發現和推廣綠色解決方案,并把中國企業的成果帶到全球氣候大會的國際舞臺上。此次解決方案館活動的重點包括“綠色一帶一路”、能源轉型、可持續社區等主題,展示了中國企業在綠色轉型中的豐富經驗。
COP29展示了中國和阿塞拜疆在綠色轉型方面的緊密合作和創新成就。未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企業將繼續與沿線國家深化合作,不斷推出符合當地需求的綠色解決方案,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清潔化。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的推動下,中國企業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中國方案,也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