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電力擁有未來
杜祥琬表示,
電力發展水平要用發電量來衡量,裝機容量的多少與電源結構有關,最終需要是電量,用發電量指標來衡量才是科學的。
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例要提高,直燃煤和直燃油的使用盡量用電能替代。因此,應調整電力結構,使非化石發電達到高比例,人類未來必須依靠可再生能源,這是世界發展的共同趨勢,也是我國擁有未來的戰略選擇。
同樣發達水平,低能耗才是先進指標,說明能效高,說明國家倡導
節能。杜祥琬進一步分析時表示,能源電力的消耗,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以歐洲、日本國家為參照,我國還有不到1倍的人均發電量增長空間,而從歐洲、日本等國的發展經驗來看,等到一定發達程度后,經濟繼續發展,但人均能耗、電耗不再提高且基本穩定,甚至還能下降,得益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效提高。
杜祥琬認為,要倡導比較高效、節能、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或者社會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