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李禮輝:綠色金融應以戰略利益和經濟效益為主導

2025-1-22 10:36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作者: 梁棟飛

近日,由國民財富發展研究合作平臺主辦的《金融五篇大文章藍皮書—政策與實踐全景解讀》成果研討與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金融資源必須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綠色金融應該以戰略利益和經濟效益為主導,同時依托央行和財政的扶持政策,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入綠色低碳領域,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李禮輝指出,綠色金融有兩方面原則值得關注:一是戰略立意,二是經濟效益。綠色金融是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管理,包括對綠色產業、綠色企業、綠色項目提供融資和投資的支持,建設碳排放權的交易市場,建立金融機構ESG考核制度和信息披露機制,激勵和引導金融向善,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截至2024年9月末,全國綠色金融貸款的余額35.75萬億元,同比增長25.1%,比全部貸款的增速高17.5個百分點。全國碳市場排放權的配額累計成交量4.81億噸,累計成交金額284億元,其中,2024年9月份的成交額和成交量分別增長49.92%和33.67%。”李禮輝依據央行、Wind披露的數據,佐證我國綠色金融迅速發展的態勢。

李禮輝表示,下一步要著眼長遠,以戰略利益為主導,優先支持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促進綠色低碳產業優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其次,要遵循市場化原則,以經濟效益為主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李禮輝強調,把握碳排放權總量控制和配額分配的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責任,是確保碳排放權市場的公平性和可行性。應實現碳排放政策落地實施可監督的可行性,建立透明的計量機制,完善碳排放的計量標準和檢測方法,建立數字化的監測系統,明確企業控制碳排放的社會義務和法律責任。確保碳排放的可計量和可監測,才能夠實現碳排放權的市場價值和市場交易。

金融是數據密集型行業,金融數據的有效價值取決于具體的真實性、充分的一致性、可靠的時效性。李禮輝認為,中國作為數據大國,有著海量的市場交易,而數據是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發展的寶貴資源,但目前存在公共數據流通不暢等問題

對此,他建議逐步建立數字資產市場,著力解決數據產權落地、數據資源配置優化的問題。同時為了彌補數字鴻溝,著力解決新智能時代小微企業數字服務獲得難、信息落差大的問題,擴大數字接入的渠道,擴大數據共享的范圍,提高數字服務的可得性和易用性,降低數字服務成本,讓公共數據更容易獲得,更容易理解,切實改進與平民百姓密切相關的數字服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