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形式之一。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一般是指通過技術、
市場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進,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使其更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表現形式為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以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一體化推進部署產業創新鏈、產業發展鏈、產業人才鏈,以現代化產業為基礎,發展更多支柱產業,通過打造完整、健全的產業鏈,引導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流動,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與培育新質生產力相互促進、同頻共振。
當前,我國產業布局中傳統產業占比仍然較大,傳統產業仍然是我國經濟的基本盤,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價格要素扭曲、價值鏈低端鎖定、環境污染嚴重等結構性
問題。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關鍵是要處理好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既要考慮各地區資源稟賦等支撐性條件,制定差異化發展路徑,又要依據要素特征,推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共同發展,以此規避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要素投入不足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不僅能有效避免因盲目推進新興產業項目可能造成的資源浪費,還大大拓展了傳統產業發展空間,進而增強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發展的乘數效應,這為我們找準路徑、靶向施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
一
發展新質生產力并非特指一個或幾個特定的科技領域,而是指基于科技進步提高單位產品科技附加值的社會活動??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特點、以全要素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為標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新質生產力要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現實動力,必須適時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通過全方位升級改造,為產業發展注入科技動力,以多元科技要素內聚而成的產業形態塑造全社會創新活力,為驅動新質生產力蓄積更多新動能。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激發新產業動能。我國傳統產業具有量大面廣、產業鏈完整等特征,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大而不強”“強而不精”等顯性問題,傳統產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國際環境中往往后勁不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扎實推動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激發傳統產業新動能。一方面,重視對新技術的使用。傳統產業因生產模式相對固定、價格彈性較小,對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并不像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那樣敏感。推動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要彰顯新技術對提升生產效率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重塑產業模式。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傳統產業提升競爭力、培育新動能的戰略選擇,要積極促進
節能降碳,采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傳統產業能耗比,提升產業附加值,引導傳統產業邁向綠色發展。
推動多產業協同發展,為新質生產力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各產業和各領域相互協調配合的系統工程,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與各產業的深度融合存在密切關系,沒有系統完備的產業協同,就很難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當前,我國產業布局和產業業態多樣,既有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也有短板產業、優勢產業,產業形態的多樣性和互補性決定任何一種產業難以僅憑一己之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多產業深度耦合與協同發展成為引領新質生產力變革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深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建設開放的數據共享網絡,增強產業鏈各環節信息流、技術流、資金流高效對接和協同配合,提升整個產業鏈響應速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業協同機制,強化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塑造企業協同創新格局,鼓勵企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引導企業根據國家建設戰略需要持續優化產業合作模式,既要勇于搶占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制高點,又要聚焦產業鏈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構筑多元市場主體生產要素流動橋梁,加速多產業融合與發展。
二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深化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需要進一步圍繞“是什么、改什么、怎么改”,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領域,將寶貴的戰略資源集中到提升制度效能和激發創新活力上來。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關鍵在于打破束縛生產要素流動的堵點、卡點,以構建完備健全的產業制度體系為抓手,賦能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建設。
對接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需要,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因其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但是它們仍然是兩種不同產業形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隨著科研成果突破應用而出現的新的經濟產業形態,而未來產業則是處于萌芽期和孵化期,富有市場潛力的產業形態。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注重發揮存量優勢的支撐作用,完善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的產業
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對于未來產業,要著力構建政策支持體系,鼓勵企業大膽探索和先行試錯,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自主作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立未來產業試驗先導區,從資金支持、政府采購、資質發放等方面釋放未來產業發展潛能。
強化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頂層設計,構筑完備的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涉及的內容多、領域廣,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這就要強化頂層設計工作。第一,加快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凝聚產業技術創新合力。強化黨中央對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統一領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組織科研力量、企業團體對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進行精準研判,制定切實可行的決策方案。以市場為導向,推動創新成果及時運用到市場中,形成產業鏈創業鏈的良性循環。第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實施全國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制度,暢通要素流動機制,保證產業能夠在全國區域間實現有序轉移。第三,營造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宏觀產業政策要保持穩定,中觀產業政策要持續發力,微觀產業政策要積極有效,加強法治化建設,強化市場積極預期,力爭在公開、透明、穩健的市場環境中實現不同產業政策之間協調配合,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