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排放雙控”加速落地!對高耗能品種有何影響

2025-2-10 09:58 來源: 期貨日報

  上周五,期貨日報記者從化工企業了解到,近日浙江省印發《浙江省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若干舉措》相關文件,該文件共提出13項重點任務,涵蓋碳減排及建立健全碳排放雙控制度。另外,文件對浙江碳排放權管理制度的建設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在業內人士看來,該文件的印發表明“雙碳”目標加速落地,浙江加快從傳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全面轉型,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明確了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支持新能源、低碳技術產業。同時強調了碳市場、綠色金融工具的應用以實現“雙碳”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提出到2025年底,浙江省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扣除原料用能和能耗單列項目用能)在24%左右,該目標較全國目標高出四個百分點。更高的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意味著浙江省的重點用能單位和高耗能項目將承擔更高的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可能需要購買更多的綠色電力或綠色電力證書以抵扣超出化石能源消費預算的部分能源消費量。

  “該政策更注重產業結構的低碳化調整,通過碳預算管理、重點行業監測等機制,推動高耗能行業綠色升級。”上海東亞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相較傳統能耗雙控政策,碳排放雙控新增了碳排放核算、碳足跡認證、碳預算管理等制度,并明確將碳排放指標納入地方考核體系,政策覆蓋更全面、約束更強。

  “和之前的雙控政策相比,此次雙控措施的不同點體現在新增了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更聚焦碳排放本身,不僅關注能源消耗數量,還關注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格林大華期貨能化負責人吳志橋表示,通過建立碳排放相關規劃制度、碳排放預算管理、目標評價等制度,更精細化、系統化,責任落實更明確,從多維度加強對碳排放的約束和引導。

  據了解,該文件首先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如推進光伏+ 、核電、海上風電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同時合理控煤減煤,推動清潔替代;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完善碳排放相關規劃、建立預算管理、目標評價、統計核算等制度。

  同時,也對相關產業企業提出了新要求。企業需加快低碳工藝研發,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應用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滿足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控制要求,否則面臨成本劣勢。

  在景川看來,此文件強調了目標導向,能耗雙控側重能源效率提升,碳排放雙控更聚焦于溫室氣體減排,區分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從而避免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約束。“管理上看,新增碳排放預算、產品碳標識、區域碳普惠交易等創新工具,形成‘規劃—監測—考核’閉環體系。加強了監測預警管理,針對電力、鋼鐵、化工等高碳行業,常態化開展碳排放分析,實施預警管控,推動技術升級。”他稱。

  “浙江是化工產業大省,受該文件影響,浙江中小型高能耗、高排放化工企業可能面臨技術改造、環保升級壓力,推動化工行業向綠色、高端、循環方向發展,未來高端新材料占比逐漸提高,傳統大宗化工品產能受壓縮。”吳志橋說。

  記者了解到,隨著前期能耗雙控政策的推進,浙江能耗指標持續改善,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優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單位產品能耗下降。以浙江的印染企業為例,已有多家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綠色轉型,成功降低能耗。其中,紹興的印染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能耗降低了20%以上。

  據統計,2023年浙江化工行業單位產值能耗同比下降約8%,但碳排放強度降幅滯后于能耗,其中寧波、嘉興等化工園區降碳減排效果進展較快。

  “通過能效診斷和改造,浙江化工行業已淘汰部分落后產能(如低效甲醇裝置),能效標桿水平產能占比逐步提升。同時也看到,受限于化工行業的高能耗屬性,短期減排壓力仍較大,需依賴技術突破與能源替代(如綠氫)實現深度脫碳。”景川說。

  2024年,浙江全年粗鋼產量為1415.37萬噸,占全國粗鋼產量的比重為1.4%,且2023和2024兩年浙江單位GDP能耗同比分別下降了3.3%和6.9%,按照“十四五”規劃的能耗下降目標來看,完成情況較好。因此,就文件本身而言,對黑色板塊影響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按照目標,2025年單位GDP的能耗相比2020年要下降13.5%,而2021—2023年單位GDP能耗累計降幅為2.3%,即使2024年按2.7%預估,要完成這一目標難度依然較大。因此,結合鋼鐵行業現狀,這一文件的出臺可能會強化市場對今年供給側改革2.0的預期。

  “就行業本身而言,2025年鋼鐵行業將進入碳市場的履約期,鋼鐵行業將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一文件的出臺也在預期之內。碳排放履約期臨近,短期將會抬高鋼鐵企業生產成本,遏制產能擴張。長期來看,將倒逼鋼鐵企業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并通過提高電爐煉鋼比例,降低礦物燃料消耗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同時,可以進一步加速行業的兼并重組,高排放、低效益的企業會逐步退出市場。”東海期貨黑色金屬首席研究員劉慧峰說。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浙江作為東部經濟強省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隨著該地區能耗雙控的政策發布,其他省份可能效仿浙江加快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探索,完善碳排放管控政策體系。“從能源結構調整上,內地會加大非化石能源發展力度。在產業升級方面,持續推動高耗能行業綠色改造和落后產能淘汰。”吳志橋表示。

  受此影響,化工品盤面表現將更加分化。據景川介紹,該消息對市場價格帶來一定的影響,市場波動率快速提升。“政策對高耗能化工品種(如煤制甲醇、乙二醇)形成利空,部分落后產能淘汰或引發供應收縮預期。綠色技術路線(如輕烴裂解、綠氫煉化)相關品種(丙烯、綠氫)可能受益于政策扶持,需求增長潛力較大,價格獲得支撐。”他說。

  同樣,在吳志橋看來,傳統高耗能化工品種如部分煤化工PVC、甲醇、純堿等,若產能受限或成本上升,價格波動加劇,短期供應緊張預期下存上漲動力,但長期受需求和行業轉型影響,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展望后市,景川認為,市場需關注政策落地節奏,密切跟蹤地方實施細則(如碳排放配額分配、技改補貼),判斷產能出清速度,從而制定相應的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策略。另外,在產業結構重構的情況下,企業需把握替代需求機會。如生物基材料、再生塑料等低碳替代品需求可能隨政策加碼快速增長,與之相配套的期現設計、投資、風險管理預案的制定,幫助企業在變革時期增厚生產利潤。

  “對黑色系相關品種盤面的影響分短期和中期兩個角度來看,短期的話,供給側改革2.0的預期,會使得鋼材市場有供給收縮和成本抬升的預期。近期,鋼材、鐵礦石、硅錳,甚至前期走勢一直比較弱的焦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除宏觀因素之外,供給側改革2.0的預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考慮到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市場對政策預期較強,因此各品種仍會延續強勢。” 劉慧峰說,3月之后,可能會進入需求檢驗的階段,如果鋼材需求恢復不及預期,供給端政策又沒有明確落地的情況下,板塊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回調。但全年來看,供給端政策落地概率較大,而鐵礦石下半年又會進入擴產階段,一旦政策落地,下半年鋼廠利潤可能會出現階段性擴張。

  在國泰君安期貨高級分析師唐惠珽看來,除產能升級改造和出清影響之外,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目標或給大宗商品帶來新的成本負擔。202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下達2024年、2025年電解鋁行業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目標。預計今年會下達其他重點行業的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目標,不排除黑色相關行業會被下達目標,這無疑將增加綠色電力或綠色電力證書需求。不過,考慮到目前綠色電力證書的供應遠大于需求,這些措施對2025年綠色電力證書價格的提振作用有限,因此電解鋁或新的重點行業采購綠色電力證書的成本今年不會大幅攀升,對價格的影響也有限。

  “投資者需關注政策預期和實際限產力度驗證的預期差行情,結合品種供需矛盾大小,以及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資金流向綜合判斷,做出合理投資布局。”吳志橋建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