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下發《關于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意見》,強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完善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式,夯實生態產品供給基礎,讓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弓滿,動能才足,箭才能有力?!鞍凑詹拷y一部署,我們完成三批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工作,基本建立符合湖南實際的清查方法和制度,并2次獲自然資源部相關司局致信感謝?!焙鲜∽匀毁Y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4年7月,湖南在全國率先啟動包括全民所有、集體所有兩大類別的‘起底式’自然資源資產家底清查,力爭在2025年6月率先形成初步成果,并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一本賬’管理信息平臺,這將直接支撐權益維護、保值增值和考核監督等工作?!?/div>
這“家底”涉及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和水等各類自然資源,門類繁多,錯綜復雜,如何才能摸清?
湖南在工作思路上,按照“先有后準、先粗后細、先易后難”的思路,和“全域、全門類和全要素覆蓋”的原則開展清查,邊實施邊完善;工作模式上,構建“省級統籌、技術單位實施、市縣配合、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模式,保障清查標準統一,質量可控,有效節約時間和成本;工作內容上,將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全部納入清查范圍,并同步開展盤活存量土地、省直管土地、重要生態功能區森林和草原碳匯量、濕地資源資產價值核算和水資源經濟價值核算等5個專項清查,構建自下而上、由粗到細的多維度價格體系,并逐步實現價格體系全域覆蓋;成果集成上,構建資產清查統一數據庫標準,同步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一本賬”管理信息平臺,豐富資產清查要素、價格、場景等信息;成果運用上,探索資產清查成果在資產規劃、配置方案編制、組合供應、考核評價、資產報告等方面的應用,及時把清查成果共享至市縣政府及發展改革、財政、統計等部門,并按規定要求移交給審計、組織、紀檢等部門開展監督檢查。
“確權”箭+“規劃”箭
解決“由誰所有”和“如何配置”
“確權”箭,解決的是自然資源歸誰所有的問題。
郴州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湖南最早建立的國家級保護區之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物種極為豐富,也曾由于自然資源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者權益不落實,導致一些過度開發利用現象,影響生態安全。
為了給山水找“主人”,明確所有者權責,湖南積極開展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編制自然資源清單,初步建立以省、市政府為代理履職主體,相關部門具體承擔所有者職責管理事項的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莽山的山山水水終于知道了自己屬于誰,誰來管。
2021年湖南結合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完成了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調查確權,為自然資源確權工作全面鋪開摸索了經驗——依據自然資源清單,探索打通了自然資源登簿的關鍵環節。下一步,湖南將結合省市縣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清單試編工作,明確確權登記單元范圍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人、代表行使主體,所有權的行使方式和行使的具體內容,對我省已經完成調查確權的自然資源有序登簿。
“規劃”箭,解決的是按什么方式配置的問題。
長沙市芙蓉區遠大路沿線片區,中心城區黃金地段,但2022年之前整體開發品質不高,功能定位不清晰,有較多閑置低效用地和城中村。曾經的“老破小”演變成如今以高端居住、產業辦公、主體商業、教育培訓等為特色的“高大上”品質社區,秘訣在哪里?
這是湖南在全國率先完成以土地資產配置方案編制與國土空間詳細規劃調整協同反饋產生“1+1>2”效果,以實現土地資產價值大幅提升的典型案例。通過編制《長沙市芙蓉區遠大路沿線片區土地資源資產配置方案》,劃定5個資產配置片、8個資產配置單元、策劃3個近期建設項目,構建土地資源資產“三級配置體系”,探索切實可行的資產配置路徑,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和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了資產配置方案編制與國土空間詳細規劃調整協同反饋。
而在“規劃箭”的頂層設計層面,湖南積極適應產業鏈供應鏈新趨勢新要求,著眼自然資源資產全過程保護利用,計劃出臺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案編制工作指南和技術要點,探索在土地征收成片開發、舊城改造等相關工作中同步編制資產配置方案,建立配置方案指導開發利用的實施機制,推進資產配置方案與詳細規劃、土地儲備和供應計劃的協同反饋。
“核算”箭+“配置”箭
解決“值多少”和“價值如何轉換”
“核算”箭,解決的是如何評估核算定價的問題。
通道縣林農再獲一項權利!2024年5月22日,湖南率先在懷化通道縣首發4張林業碳券,企業認購碳
減排量1379噸,4位農民收益超10萬元!現場還首發林業碳匯權證共計12本,惠及38戶林農,發放首批個人碳匯權證抵押貸14萬元。
林業碳券和碳匯權證都是林木
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于每片林子一定時間內的固碳釋氧功能可以作為資產交易的“身份證”。同時,碳匯權證還有金融屬性,可以用來抵押貸款。以后,還會有草地碳券、濕地碳券......
如何科學定價,湖南的做法是:首先,探索建立資產核算技術方法,按照“總-分-總”的技術路線,統籌自然資源資產與生態產品、自然資本的關系,明確核算內容,構建核算模型,強化核算結果分析與應用。其次,開展碳匯和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自然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構建本地化核算模型,形成計量方法,選取懷化通道等典型區域開展試點驗證,在通道縣首發林業碳券;同時,基于碳匯核算成果,選擇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等典型生態功能區開展了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研發GEP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2022年度GEP核算總值約158億元。再次,研究制定《湖南省自然資源資產整體評估技術要點》,在各類自然資源資產價格評估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然資源協同效應和生態價值,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組合包整體評估,服務資源資產組合包交易。
“配置”箭,解決的是價值如何轉換的問題。
藥旅融合,創建集科普研學、醫藥養生、旅游觀光、產業振興為一體的藥旅融合示范項目,2024年11月25日,通道縣敲響湖南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成交“第一鑼”!
時間回溯至2024年11月17日,一場創意十足、人氣爆棚的推介會在長沙召開。益陽、懷化、衡陽、張家界、邵陽等湖南8個市縣的代表,輪番上臺自薦。他們推介的產品,不是蔬菜瓜果一類土特產,而是將自然資源資產打捆出售的“組合供應”。
這場組合供應推介活動的源起,是在今年3月份,湖南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組合供應項目需求征集,從43個上報案例中篩選出條件成熟,具有典型性、創新性的9個項目開展試點。這9個項目具有資源門類和權利類型豐富、資產包組合形式多樣、資產配置方式靈活等特點。比如益陽安化縣雪峰湖項目,涉及建設用地、農用地、森林、水等多類自然資源,涵蓋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權以及生態系統碳匯權益。
如何做好試點項目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權利歸集?湖南嚴格按照《不動產登記規程》要求,在水、濕地、灘涂等資源門類上設立國有農用地的承包經營權,探索通過設立地役權明確水、濕地、森林等資源生態旅游觀光、生態體驗等利用方式,確保物權法定,能順利實現登記發證。
制定正負面清單,守牢紅線底線。湖南根據“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系統梳理項目實施的“正負面清單”?!罢媲鍐巍?1條,提出允許和鼓勵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或區域,明確利用方式和開發強度;“負面清單”56條,明確列出禁止或限制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或區域,防止過度開發。制定每個項目的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資產保值增值規劃條件,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確保自然資源永續利用。
同時,合理設置項目績效目標,逐個項目制定收益分配方案,在自然資源確權、權利歸集、資產組合、價值評估、公開交易和供后監管各環節切實維護所有者權益,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并注重維護群眾利益,在收益分配方面向集體經濟組織傾斜。
注重平臺建設,強化科技賦能。依托湖南建立的“天空地網”綜合監測體系,實時掌握組合標的現狀及項目進展情況;依托實景三維湖南底座,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實體三維數據庫,實現組合標的實景三維化;基于省市縣一體化應用的自然資源智慧平臺,實現組合全流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
推行多門類組合標的“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并將特許經營等行政許可審批后置,強化綠色金融支持,提高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效率。目前,9個試點項目中有5個項目成功交易,1個項目發布出讓公告。
射出“處置箭”
解決資產“怎么用好用活”
2022年3月,岳麓山實驗室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計劃投入100億元,偌大工程,錢從哪里來?地從哪里來?
為籌集建設資金和保障用地,需要對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等多家省屬企事業單位名下的土地資產進行處置。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地塊處置方式、優化規劃方案提升土地價值、暢通機制做好項目服務保障......目前已為實驗室籌集32.17億元建設資金,預計通過盤活土地資產還可提供6.5億元建設資金。
這是湖南在全國率先探索創新省直管土地資源處置工作的縮影。為更好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高質量轉型發展,優化存量土地要素配置,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國資委、省文資委、省機關事務局等開展省屬國有企業土地資產清查及省直機關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專項治理,研發運行國有企業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形成省直管資產家底一本賬。創新出臺《湖南省省屬國有企業原劃撥土地作價出資(入股)管理辦法》??偨Y實踐經驗,編印《省直管土地資產處置十大經典案例》。支持省直管企事業單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土地資產處置方案,2018年以來,累計盤活存量土地資產規模2.6萬畝、土地資產價值189億元。
改革創新“永遠在路上”,湖南將依托現有基礎和優勢,全力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制考核、自然資源資本核算、國有農用地權利體系試點等工作上大膽探索,在機制制度、人才隊伍、科技創新、資金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和“霸得蠻、耐得煩”的湖湘性格,為推動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貢獻更多生動的“湖南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