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加強本市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的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構建固體廢物全鏈條全過程閉環監管體系,推進固體廢物安全、有序、高效利用處置,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強化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一)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在建設工程項目規劃、立項、設計文件中,增加工程渣土消納平衡內容,通過提高標高、堆坡造景等方式提升工地回填利用比例,減少工程渣土外運。持續推進裝配式和全裝修建筑,鼓勵采用模塊化部件、組合式設計、易回收和重復利用材料進行建筑內裝。探索實施建筑工程廢棄物排放限額管理。(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
交通委、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市國動辦、市房屋管理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
(二)推動產業綠色升級。積極推進“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建設。推動集成電路、醫藥、
化工行業規上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全覆蓋,開發、推廣和應用低廢無廢技術和工藝,推動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總體減少固體廢物產生。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對環境管理水平差、產業能級低的企業,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對技改后仍無法達標的企業進行淘汰調整。2026年,建設一批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和“零碳”示范單位,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綠色供應鏈,推進“智造空間”建設。(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三)實施重點行業企業固體廢物產生總量和強度控制。2025年,推動寶鋼股份、上海
電力股份、華能華東分公司、申能集團、上海
石化、高橋石化6家重點行業(
鋼鐵、電力、石化)企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率先制定和實施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總量和單位產品產生強度控制方案,并與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相銜接,實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循環利用。(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二、提升分類利用處置能力
(一)提升工程渣土消納能力。編制完成本市工程渣土消納專項規劃,指導各區落實一批區級消納場所及暫存中轉場所。2025年,各郊區實現工程渣土消納區內平衡,市級重大工程和中心城區的工程項目工程渣土消納不能實現所在區內平衡的,由相關市級部門統籌市級消納場所托底消納。(責任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綠化市容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
(二)補齊部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缺口。2025年,建成危險廢物剛性填埋庫,夯實全市危險廢物托底保障能力。加快推進老港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并在全市推廣,形成飛灰資源化利用處置能力。提升廢酸綜合利用能力,服務支撐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研究探索重金屬污泥、危險廢物焚燒灰渣等無機類危險廢物市內利用處置路徑。研究制定本市固體廢物近零填埋工作方案。(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城投集團)
(三)加強現有設施固體廢物協同處置能力。研究出臺相關
政策措施,將工業污泥、污水廠污泥規范引導至市內
建材制造企業、城鎮污泥焚燒設施、燃煤電廠、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等進行處置。針對食品加工等行業產生的營養成分高、受污染程度低的有機污泥,探索拓寬資源化利用渠道。(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農業農村委)
(四)強化市內可回收物托底保障能力。完善本市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保障可回收物交投便利、回收渠道通暢。加強統籌協調、供需對接,推動中轉站和集散場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分揀殘渣進入本市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置。加快推進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內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項目落地,提升本市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能力。(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城投集團)
三、構建全鏈條全過程閉環監管體系
(一)構建建筑垃圾全過程閉環監管體系。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建筑垃圾管理的實施意見》各項要求,督促工程施工單位依法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并備案,推進在建筑工地出入口安裝視頻監控和車輛車牌識別等設備。完善建筑垃圾
運輸單位招投標管理制度,建立運輸單位信用管理制度,推進運輸車輛車載定位系統升級和車載計重裝置普及安裝。全面推進工程渣土消納場所消納接收憑證管理,對在消納場所安裝視頻監控和車輛車牌識別設備等電子信息裝置加強監管。加大對無證非法處置工程渣土的執法查處,嚴打“黑卸點”非法處置行為。開展打擊“黑車”運營專項執法行動,結合超限超載整治,將疑似車船攔截在本市境內,并交由有關部門嚴格查處。(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國動辦、市房屋管理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上海海事局)
(二)持續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嚴格落實危險廢物電子聯單制度,持續強化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全過程信息化閉環監管。利用電子標簽、電子磅秤等技術手段,在危險廢物重點監管單位全面推進“五即”(即產生、即包裝、即稱重、即打碼、即入庫)規范化建設,嚴防危險廢物失控失管。(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三)建立完善一般工業固廢閉環監管體系。對一般工業固廢產生單位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將產生量大、跨省轉移較頻繁、發生過違法轉移案件的一般工業固廢產生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名單,并實施動態更新。行業主管部門提高日常監管頻次,督促企業履行規范簽訂利用處置合同、落實規范收集貯存場所、合規辦理跨省轉移利用備案手續、建立完善可追溯管理臺賬等責任。加強對一般工業固廢、可回收物收集環節的監管,探索建立固體廢物收集單位的環境管理評價體系,定期開展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研究推動一般工業固廢運輸車輛安裝車載定位系統并實現數據直連。(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交通委、市城管執法局、市數據局)
四、嚴厲打擊固體廢物跨區域違法傾倒行為
(一)開展固體廢物跨區域違法傾倒專項執法。在前期專項執法“百日行動”的基礎上,持續完善常態化跨部門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跨省界毗鄰地區、生態環境敏感區等重點區域開展聯合巡查,強化網上貨運平臺整治,加強跨界道路、水路夜間聯合執法,保持執法高壓威懾。(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上海海事局)
(二)強化行刑銜接。依法用足用好行政處罰、刑事處罰法律資源,針對固體廢物跨區域違法傾倒案件,實施“一案三查”(查處涉案違法主體、查處上游生產企業或工地源頭、查處運輸單位)。行政執法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相關違法行為,公安機關同步開展刑事案件偵查和調查取證,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刑事案件偵辦。研究對違規處置固體廢物的產生企業采取限制跨省轉移固體廢物、暫停辦理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利用備案手續等措施,對違規的收集單位依法依規予以行政處罰。(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城管執法局、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
市場監管局)
(三)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公益訴訟。對固體廢物跨區域違法傾倒案件實施逐案分析,做到應訴盡訴、應賠盡賠。檢察機關對涉及跨區域的重大案件、重大環境損害案件,及時提起公益訴訟。嚴格落實環境損害擔責、全面賠償原則,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公益訴訟銜接機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檢察院、市高院、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規劃資源局、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市農業農村委、市交通委)
五、強化區域聯防聯控
(一)完善案件線索移送和閉環處置機制。建立固體廢物跨區域違法傾倒線索首接負責制和行業主管部門主體負責制,由首次接到線索通報的部門根據法定職責及時移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調查處理,并將移送情況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絡信息通報轉出方。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牽頭開展調查處理,并將調查處理情況及時通報轉出方,形成閉環處置機制。制定長三角區域案件線索移送工作規范,明確移送反饋時限、文書要素等內容。(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
(二)建立定期會商機制。長三角區域省級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管理、綠化市容、公安、交通、城管執法等部門建立聯合會商機制,加強固體廢物跨省轉移、違法傾倒案件查處等信息互通,研究解決區域固體廢物聯防聯控存在的瓶頸
問題,暢通區域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渠道。(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
(三)優化固體廢物跨省轉移監管機制。全面排查本市各類固體廢物跨省利用處置的集散地。優化完善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利用備案制度,加強對風險較高的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利用備案審核,并及時將相關信息傳輸至接收地生態環境部門,由接收地生態環境部門對接收方資質和能力予以確認。基于長三角“一網通辦”工作機制,完善升級本市一般固廢跨省轉移利用備案系統,推動跨省轉移數據直傳至接收地。整合各相關部門現有固體廢物管理的數據資源,加強部門間數據互通。探索建立低價值一般工業固廢跨省轉移全過程管理機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數據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上海海事局、城投集團)
六、加強宣傳引導和社會監督
(一)強化政策
法規宣貫。通過政策解讀、以案釋法等方式,加大固體廢物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政策文件宣貫力度,督促企業遵法守法,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相關行業協會作用,定期組織對固體廢物產生、收集、利用、處置單位的專題培訓,提供信息、技術和咨詢服務。(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交通委、市城管執法局)
(二)加強典型案例曝光。結合固體廢物跨區域違法傾倒專項整治,及時總結經驗做法,通過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多種渠道持續曝光違法情節惡劣、屢查屢犯的典型案件,強化警示震懾效應。(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高院、市交通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
(三)完善舉報獎勵機制。將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違法行為納入舉報獎勵重點內容,在“兩微一端”建立“隨手拍”實時舉報入口,對提供重大生態環境違法線索并查實、挽回重大損失的舉報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獎勵。研究建立“吹哨人”舉報制度,對舉報所在企業固體廢物重大違法犯罪行為的,加大獎勵力度,對舉報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綠化市容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城管執法局)
依托上海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各區、各有關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推進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落實。用足用好市級循環經濟發展和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加強地方政府債券對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建設資金的支持,優化調整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托底保障的收費機制,鼓勵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工作。加強科技支撐,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深度處理、資源化利用等領域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開發應用,全面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