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環境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是供應鏈的全鏈條信息化正在進行,二是金融服務越來越重視交易數據和行為數據的收集和挖掘,三是平臺建設越發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依托供應鏈,構建“1即N、N即1”的金融服務生態圈,以“數據質押”為核心開展綜合服務將是大勢所趨。
銀行供應鏈金融環境出現新變化
一、客戶行為轉變:供應鏈全鏈條信息化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供應鏈全鏈條信息化具備了技術上的可行性。競爭態勢的發展使得核心企業有了供應鏈全鏈條信息化的現實需求。為了優化供應鏈關系和流程、整合相關業務、提高企業競爭力,核心企業利用信息系統將供應商、分銷商和終端消費者銜接在一起,從而在全鏈條上形成一個多方無縫對接、界面可視統一、信息實時共享的電子作業平臺。在內部,全面推行ERP信息化管理。如:在制造業領域,比亞迪汽車2001年還只有一套簡單的MRP(物料需求計劃)系統,所有審批單據都是紙質的,而現在其已經整合供應鏈管理,實現了OA(工作流)與ERP的整合,達到信息共享、流程細化、透明的效果。在農業領域也是如此,新希望乳業正上線企業ERP系統,通威集團將升級ERP系統,擬通過在線訂單、配送、資金清算等系統信息化,實現對物流、信息和資金流的全程掌控,提升對銷售、準入、評級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外部,搭建與上下游無縫連接的網絡服務平臺。如:以農業領域為例,2014年4月末,新希望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將在“以互聯網思維對傳統農牧產業進行升級改造”等領域形成廣泛的優勢互補,為農牧產業鏈上各方主體提供以電商為中心,物流及金融為兩翼,信息和技術為支撐的綜合農牧產業服務平臺。新希望下游經銷商已逐漸告別手工和電話訂單模式,開始通過電商平臺實現網絡下單訂貨。通威集團也于2014年9月正式上線“全農惠”生鮮網上商城。
二、新型質押行為:“數據質押”
在供應鏈全鏈條信息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依靠交易數據進行金融服務的新型融資方式。以農業為例,在
四川有銀行與農業產業化龍頭業合作,以供應鏈中數年積累的真實交易數據為評級和授信的主要依據,服務其廣大下游農戶,希望借此彌補涉農貸款風險短板??傮w來看,融資的各個環節皆以真實的交易數據為基礎和核心。第一,核心企業根據下游農戶積累了數年的真實交易數據(客戶的合作年限、歷年銷售額、銷售潛力和客戶評級等)推薦優勢的農戶。第二,銀行同樣根據上述數據,通過網絡融資平臺系統篩選,進行評級和授信。這種做法可歸納為以“數據質押”為核心的融資方式。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方式下,有三大類融資形式:應收賬款、存貨和預付款融資,其分別以應收票據、存貨、本票為質押品。而在掌握了足夠長度的、可持續、完整的真實交易數據和行為數據條件下,則可采用經過挖掘的真實交易數據和行為數據替代以上三種傳統的質押形式,稱之為“數據質押”:即運用大數據分析,以交易過程中所形成的能夠交叉驗證的真實交易數據和行為數據進行評級和授信。
其實,當前所有以數據為基礎的互聯網融資活動,都有數據質押的特征,其都是以真實的交易數據或行為數據為基礎對客戶開展金融服務。如:阿里小貸利用阿里巴巴、淘寶和支付寶等電商平臺的無縫連接,將客戶積累的交易數據、行為數據和信用數據引入網絡數據模型,通過交叉檢驗技術和
第三方驗證判斷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將客戶的行為數據映射為客戶的信用評價。美國著名P2P網貸平臺lending club與社交網站facebook進行對接,獲取客戶的行為數據,作為信用評級的重要依據?!皵祿|押”使銀行的服務回歸到了交易本質,其能從多個方面獲益:一是擺脫了“開當鋪”的傳統模式,并實現了風險可控。二是無需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信用捆綁,大大降低了因核心企業而產生的系統性風險。三是能夠根據交易數據和行為數據,對服務對象設計有針對性的綜合金融服務。四是服務的對象可大可小,使得普惠金融能夠扎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