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融資 PPP 模式廣泛運用于應對氣候變化領域 互聯網融資模式開始嶄露頭角
值得注意的是,項目融資 PPP 模式廣泛運用于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互聯網融資模式開始嶄露頭角。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倩對新華環保表示,現有
政策設定和體制安排,造成大規模資本介入依然面臨較多的投資障礙;技術的多樣性特征和應用領域分散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作為低碳技術大規模應用前提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高、風險大、周期長;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安排不確定給私人資金進入造成的系統性風險;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活動產生的經濟效益估值困難,對資金的吸引力不足等固有
問題使得我國氣候資金缺口大的問題短期內無法得到緩解。
根據以上研究,該報告還提出了政策建議,包括進一步發展綠色信貸,全面推動項目融資PPP 模式在氣候應對領域的運用,大力推進綠色債券,開發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綠色資產證券化等綠色風險緩釋工具,拓展互聯網金融在綠色低碳領域的運用,在多層次資本
市場體系建設的同時優化國內氣候融資市場結構,培育綠色機構投資者,出臺資本監管優惠,綠色信貸稅收優惠和貼息,免征或者減征綠色基金各項稅款,推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重
碳市場發展路徑等。另外,要通過整合氣候融資和綠色融資領域政策,建立綠色評級體系,改革股票指數構成,建立氣候融資數據庫和企業環境成本數據庫等方式積極優化國內綠色融資發展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