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經濟學家長期研究“雙紅利”式的稅收改革,也就是征收碳稅的同時用其收入在現有的其他領域減稅。早期研究主要是受到獲得雙紅利的可能性推動的:即碳稅的環境紅利和其他領域減稅(例如個人所得稅)的經濟紅利。不幸的是,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獲得雙紅利的可能性似乎很小。一篇環境稅研究的評論寫道:“理論文獻的普遍結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從所得稅轉向
碳排放稅的凈影響是增加現有稅種的成本?!?/div>
但是,最近的研究重新證實了碳稅帶來經濟利益的可能性,原因是碳稅比其他稅種效率高。碳稅效率較高有三個原因:難以偷稅漏稅,可以提高稅收但不會嚴重扭曲
市場參與者的行為,以及碳稅對非正規經濟部門的影響。
首先,碳稅很難偷稅漏稅。碳稅負擔最重的是能源,尤其是原油、電和汽油。這些能源必須經過集中的基礎設施節點,例如管道或電網。在這些基礎設施節點,價格比較容易監控,稅也比較容易征收。此外,這些基礎設施節點的集中性意味著買賣的數量可以精確衡量。幾乎所有的政府機構都已經在密切跟蹤能源的產量和消費量。出于以上原因,在能源上偷稅漏稅是很困難的,即使是在中國這樣正在工業化的國家。
實際經驗也證明,環境稅的偷稅漏稅比其他稅種的偷稅漏稅少得多。瑞典幾十年前已經在其他稅種之外征收碳稅和環境稅。針對每一個稅種,瑞典都計算了“稅收缺口”,也就是實際征收的稅收收入與所有稅都老老實實交齊的稅收收入之差。比較的結果是碳稅和環境稅的稅收缺口不到1%,遠低于消費稅或個人所得稅的缺口。即使是增值稅逃稅率也達到12%,這還是稅收來源中一般認為偷稅漏稅較少的。
因此,更加依賴碳稅的稅制要比依賴其他稅種的稅制更難偷稅漏稅。由于偷稅漏稅會產生實際成本,例如聘請律師和會計師尋找稅制漏洞,因此逃稅率較低的稅制比逃稅率較高的稅制效率高。
其次,比其他稅種相比,碳稅實現的稅收收入造成的扭曲較小。6 讓我們考慮一下中美兩國目前稅收收入主要來自哪些稅種。在美國,個人所得稅、社保稅和消費稅是稅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任何一個稅種的稅率都會降低工作積極性并抑制消費支出,對此政府必須權衡利弊。這些“稅收扭曲”被認為是提高政府稅收收入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相比之下,中國的主要稅收來源是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這些稅種也有降低工作積極性和抑制消費支出的作用。
現在來看碳稅。大部分碳稅是針對能源的,這就意味著在油井和天然氣田向能源生產商征稅。這些生產商多半通過授權和開采這些自然資源來獲得利潤。碳稅會減少利潤,但與對勞動力、消費或利潤征稅相比,碳稅對能源企業要不要生產的決定影響較小。因此,更加依賴碳稅的經濟要比不征收碳稅的經濟對生產決策的扭曲較少。盡量減少扭曲可以改善社會福祉并使經濟受益。
第三,碳稅可以縮小非正規經濟的范圍和影響。非正規經濟指的是逃避稅收和監管的經濟部門,其在各個國家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美國的非正規經濟部門是世界上規模最小的,僅占GDP的8%;而在中國,非正規經濟部門大約占GDP的16%。
為了理解碳稅如何影響非正規經濟,首先要考慮非正規經濟的組成情況。在美國,家庭護理和家務助理的服務是非正規經濟部門的最大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非正規金融和非正規建筑業。在中國,這些服務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還有非正規零售和輕工業。非正規經濟部門都是相對勞動密集型的部門,不需要多少能源。征收碳稅的同時在其他領域減稅,可以將稅負從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轉向能源密集型的產品。高度能源密集型的產品,例如汽車、重工業和
電力,幾乎不可能在非正規經濟里生產。因此,碳稅的增加對非正規經濟部門幾乎沒有影響。
與此相反,對服務業減稅會激勵非正規經濟部門的從業人員重新加入正規經濟。有些處在正規和非正規經濟邊緣的企業可能會加入正規經濟部門,從而擴大整個經濟的稅基。
縮小非正規經濟部門還會給整體經濟帶來有益的影響。例如,在美國降低社保稅這樣的個人所得稅會降低油漆工、保姆和園丁在正規經濟部門中經營的成本。有些這一領域的小業主可能會決定在非正規經濟中運營的劣勢太大,例如無法既擴大經營規模又繼續偷稅漏稅。這些小業主可能會注冊成為公司并交稅。如果這些人首次選擇加入正規經濟部門,則其他納稅人的負擔就會減輕,從而刺激整體經濟。中國的碳稅收入可以用于取消營業稅。營業稅是針對服務業的消費稅。
由于中國的非正規經濟規模較大,簡化稅制可以實現更大的經濟增長潛力。中國非正規經濟部門的部分業主,例如金融企業建筑和非正規服務業,可能會因為這一激勵機制而加入正規部門。這將是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的巨大來源。
總之,這部分顯示了具有特性的碳稅與其他稅種的區別。如果經濟更依賴碳稅,就可以減少偷稅漏稅、稅收扭曲和非正規經濟。
但重要的結論是,這些因素在中國的重要性都高于美國。這是因為中國的逃稅率更高、對能源生產更加依賴,而且非正規經濟部門的規模更大。因此,碳稅在中國可能比在美國更有效,原因是中國目前的稅制在這幾個方面效率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