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排企業需逐步適應 部分企業仍存僥幸心理
“有企業老板抱怨,這不是變相找我們要錢嗎?”
根據《湖北省
碳排放權交易與管理暫行辦法》,湖北省納入交易的企業主體是本省行政區域內綜合能源消費量6萬噸標煤及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共計138家,涉及
電力、
鋼鐵、
水泥、
化工等12個行業,納入行業排放占全省碳排放35%。
而成為控排企業,意味著生產經營的成本增加,調控企業生產經營的“看不見的手”,除了產品、原料、資金、勞動力的
市場價格之外,又多了
碳市場價格。
有控排企業經營者就表示,被納入
碳交易范圍之后,企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先大量生產再銷售,而是需要預估銷售情況去進行生產,盡量保持低庫存,以滿足年度碳排放的配額要求。
也是在意料之中,一開始很多控排企業并不理解,齊紹洲介紹,有企業老板在聽說被納入碳交易范圍之后抱怨,“這不是變相找我們要錢嗎”,很多企業也抱著僥幸心理,寄希望于多向政府要配額,而不從自身出發進行
節能減排。
張杲也坦承,對企業來說短期內很可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如果能很好地運用碳資產工具的話,企業也是有可能獲益的。納入碳交易范圍之后由于企業每年能獲取免費的配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就會多出碳資產一項,就可以用作質押貸款、托管等,為企業提供較低成本的現金流。
張杲舉例,有企業就將自己獲得的配額托管給專門機構在碳市場上進行交易,約定好托管的費用是1元/噸,這樣企業什么事都不做就能獲取100萬的收益,說不定企業在期末配額不足購買
碳配額的時候還花不了100萬。資信好的大企業還可以將碳配額在銀行做質押貸款,貸款利率甚至可以到4.4%,就算是中小企業也能拿到6%-7%利率的貸款。
“當然一開始企業抱怨聲是很大的,但是湖北試點通過市場化機制做大了交易量,從而帶動了金融產品創新,幫助企業通過交易賺到了錢,企業也就沒什么抱怨了。” 張杲說。
2014 年,亞東水泥被湖北省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由于近年來產能的不斷攀升,湖北省發改委發放的碳排放配額缺口較大。公司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公司制定了周密的
節能減排工作計劃,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技術改造,以科技創新手段,降低單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盡快降低碳排放總量;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進行
碳資產管理,在碳市場中逢低購入所需配額,有信心完成首個履約年度控排任務。
“碳交易市場確實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業務增長快速的企業確實增加了成本,但從中長期來看,對于宏觀經濟來說是有好處的,有利于低碳經濟的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也催生出來新的產業,特別是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齊紹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