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2015年兩會上,國家正式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從
政策層面加快推進“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同時,在信息基礎設施基礎逐步完善、大數據應用不斷增強以及社會化分工實施協同發展的大經濟背景下,多種因素表明我國完全具備了“互聯網+”發展的經濟基礎。而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互聯網+”的推進無疑給實體經濟以及金融體系帶來新的動力,是較好的催化劑,對產業轉型升級有著較大的意義。也就意味著,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業務機遇和挑戰并存。
政策背景:“互聯網+”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
市場,正式將“互聯網+”納入國家頂層設計,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1.“互聯網+”的定義
簡單理解的“互聯網+”:“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而深層次理解的“互聯網+”:是移動通信網絡+大數據收集、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應能力形成的新的業務體系和新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新的體系中,新的技術和能力,會完全改變傳統行業的效率和能力,形成新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并非行政政策層面,更不是政府為刺激經濟而生硬推出的一個行動計劃。李克強總理在提到“互聯網+”時專門提到了“風口”和“順勢而為”等詞匯,其意在表明“互聯網+”為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的一種趨勢。
2.“互聯網+”的相關政策
目前,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推動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興業消費紅紅火火。因此,我們預計,在總理強調“互聯網+”發展之后,其他行業或地區政策將會陸續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