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又來了。
我們已經無法詳細的數清楚這是
北京市最近幾年內,第幾次空氣質量數據爆表了。和2013年1月霧霾第一次洶涌的來襲時,北京市民的驚慌失措相比,往后一次又一次,人們更多了調侃。而每一次霧霾的來襲,都快要成為了段子手們的期中考。
然后笑容的背后,是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地區居民的無奈。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有關“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是玩笑話。”讓人們對政府治霾的決心和能力產生了無休止的懷疑。
本文作于2013年1月。在人們還對霧霾一無所知之時,就對霧霾的成因等要素做出了成熟的解讀。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文中觀點幾乎全部驗證。當次霧霾嚴重,而又恰逢巴黎氣候大會召開,習大大承諾2030年
碳排放達到頂峰的微妙時刻,重讀此文,無疑有著極大意義。
2013年伊始,按照“末日說”,人類跨入了新紀元。但對于東部的眾多居民來說,“灰色朦朧”是新紀元首月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在連續發布了多個大霧黃色預警之后,北京市發布了氣象史上首個霧霾橙色預警。13日上午9時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大多數地區的空氣質量指數(AQI)全部達到極值500,屬于六級嚴重污染中的“最高級”。而古都河南省開封市甚至發布了霧霾紅色預警。持續了將近一周的霧霾天氣,無疑已成為一場波及全國的嚴重“自然災害。”
然而,此次大范圍霧霾的陰影尚未在民眾心頭散去。23日,霧霾再次襲擊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地。當日,北京氣象臺發布了大霧及霧霾黃色預警,京城空氣質量再次達到了最嚴重的六級嚴重污染,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向記者解釋,霧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對人并無危害,但一旦霧氣中加入了污染物,就演變成了霾,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如此頻繁且嚴重的污染天氣,不禁令人擔憂:霧霾,會不會成為今后的常客?
就在霧霾入京的第四天,北京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該局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造成本次連續空氣嚴重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以下幾點: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污染排放量大。此外,10-13日,北京地區地面閉合低壓控制,地面風速減少,濕度加大,并且逐漸形成了進風逆溫和大霧極端天氣擴散,持續積累,是形成本次污染過程的直接原因。
針對這次氣象史上最嚴重的污染,包括北京在內的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應急措施,但臨時抱佛腳能否阻止霧霾的再次“光臨”?在經濟發展,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當下,政府、企業和個人如何尋求平衡點來實現空氣的清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