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推進綠色金融戰略
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馬駿認為,未來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除綠債以外,還需考慮其他幾個領域的發展。
發展綠色產業發展基金。馬駿認為,這與傳統的綠色金融融資結構有關。“過去主要依靠銀行貸款,但很多綠色項目是需要股權融資的,甚至先有資本金才能到銀行貸款或者到債券
市場發債,所以未來產業基金,特別是股權類的產業基金應該是個重頭戲。”馬駿稱。
通過貼息來支持綠色信貸的發展。“中央和國務院已經明確提出,未來要有真金白銀來激勵綠色信貸的發展。貼息機制如果搞得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杠桿作用。”馬駿分析稱,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通過銀行來管理財政提供的綠色貼息,應當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建立對綠色項目的擔保機制。據了解,由于對綠色項目的專業評估能力不足,一般銀行會認為許多綠色項目的風險很大,但專業的綠色擔保機構可能會發現這些綠色項目的風險實際上遠小于銀行的估計。對這些項目提供擔保,就可以保證在不良率可控的情況下,明顯降低綠色貸款的融資成本。
此外,馬駿還提到,銀行業應率先開展環境壓力測試。通過對一些環境調控限制項目的貸款進行研究,測試在環境標準提高、引入碳稅,或者全國普遍建立
碳交易市場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違約率是否會發生變化。這就將環境風險與未來的金融風險建立起定量關系,從而促使銀行減少對環境高風險領域的資產配置,把更多資源配置給綠色產業。(記者 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