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同埃及建交及同阿拉伯國家開啟外交關系6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對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3個重要的中東國家進行了國事訪問。此訪作為今年我國外交的首場重大行動,表明了我國政府對與中東國家關系的高度重視,開啟了我與中東互利合作的新篇章。習近平主席訪問時提出要與中東國家攜手推進結構調整,促進中東工業化,開展產能對接,引導中東國家走出一條綠色的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構想,這為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舞臺。
我國環保產業走進中東戰略意義如何?
這是豐富和深化中國—中東關系內涵的有效途徑。中東地區為我國海外原油的重要來源地,其在我國能源安全方面占據的重要地位奠定了我與中東國家關系的基礎。
除能源合作外,雙方不斷努力擴大合作領域,而環境合作與能源合作密切相關,又屬于相對低敏感性的合作領域,加之中東國家在基礎設施、高新技術、新能源領域存在發展短板,具有巨大的
市場潛力,合作空間十分廣闊。我國環保產業走向中東是互利互惠的合作途徑,有助于進一步鞏固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
這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處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關鍵時期,生態環保是“一帶一路”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中東國家是我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隨著大規模的石油開采和經濟發展,中東的空氣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
問題日漸突出。
數據顯示,2013年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等重要石油產國的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均接近50微克每立方米;阿拉伯國家目前有8300萬人無法獲得干凈的飲用水;阿拉伯國家近87%的土地是干旱或半干旱土地。
鑒于中東國家重要的戰略地位及生態環境脆弱的現實形勢,我國在實施“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通過環保產業的輸出,協助中東解決其國內環境問題,是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現實需要。
這是帶動環保理念
法規標準“走出去”、提升我國能源海外投資軟實力的必然選擇。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企業海外投資已經涉足能源領域。與中東國家開展環保產業合作,帶動我國環境保護理念、法規、標準體系“走出去”,與中東國家在能源領域的環保標準對接和融合,有助于促進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搶占市場先機;同時倒逼國內環保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此舉將推動更大范圍的國際市場接受和采用我國在能源領域的環境標準,建立我國在能源開采環境保護領域的話語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