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國外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政策及其借鑒

2016-8-22 13:52 來源: 現代管理科學 |作者: 劉博

綠色金融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綠色金融又稱環境金融、可持續金融,根據《美國傳統詞典》2000 年第四版定義,綠色金融作為一種營運戰略,研究金融部門如何通過金融業務的運作及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如信貸、保險和證券等,實現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政策上看,綠色金融可以看出傳統金融學的一個延伸,它一方面具備金融的特征,即聚集社會閑散資金,并將它投入到需要資金的部門和地區,但它的提出改變了過去傳統金融學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環境保護的發展模式, 在金融業務發展中強調對環境和生態資源的保護,并將其納入評價標準體系之中,目的是通過金融活動達到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從當前國際金融界實踐來看,綠色金融涵蓋了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為有利于環保的企業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這類金融產品如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大都采用赤道原則的標準;二是利用金融市場及金融衍生工具來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表現為碳交易市場與碳金融相關的產品和服務。

赤道原則( Equator Principles )是一個風險管理框架,金融機構可以借此來決定、評估和管理具有一定環境和社會風險的項目。赤道原則制定于 2003 年 6 月,是由花旗集團、荷蘭銀行、巴克萊銀行等國際性銀行機構和國際金融公司協商共同制定的一套非強制、自愿性準則,以保證金融機構在項目融資業務中充分考慮到環境和社會問題。目前有 81 個金融機構采用了赤道原則,包括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集團、富國銀行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涵蓋了全球 36 個主要國家,覆蓋了超過 70% 的新興市場國際項目的融資。從地區分布上看,赤道銀行以歐洲和北美為主,其中非洲 9 家、亞洲 9 家、歐洲 34 家、拉美10 家、北美 14 家、大洋洲 5家。

碳交易是根據《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以國際公法為依據進行的溫室氣體排減量交易。在被要求排減六種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所以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因此被稱為“碳交易”。 碳交易的主體仍然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 如歐盟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歐盟內的歐洲氣候交易所、北方電力交易所、 未來電力交易所以及歐洲能源交易所等均參與碳交易。 在碳交易中,金融機構擔當者供給方和交易中介的角色,因此是金融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