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是一項針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而征收的環(huán)境稅,從經(jīng)濟學角度看,是庇古稅的一種。設置碳稅的意圖是通過稅收手段,抑制向大氣中排放過多二氧化碳,從而減緩氣候變暖進程。
華爾街日報刊登的公開信宣稱,碳稅是目前為止最有效和合理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手段,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引導參與者走向低碳未來,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的杠桿;為達到減排目的,碳稅的征收應逐年增加,同時要保持碳稅收入的中立性,以規(guī)避對政府規(guī)模的爭論;足夠穩(wěn)定且逐步增加的碳稅可取代各種效率低下的碳
法規(guī),以市場手段促進經(jīng)濟增長;為防止碳泄漏并保護美國的國際競爭力,應建立基于邊境的碳補償系統(tǒng),激勵其他國家也采用類似的碳定價[1]。
芬蘭是全球首個征收碳稅的國家。1990年,芬蘭政府對化石燃料按碳含量征收1.62美元/tCO2的碳稅,之后芬蘭在1997年和2011年分別進行了稅制改革,納入更多征稅對象以及采用更科學的征稅方法。現(xiàn)在芬蘭碳稅征收對象包括汽油、柴油、輕質燃油、重質燃料油、
航空煤油、航空汽油、煤炭和天然氣等。碳稅被認為是芬蘭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20多個國家均實施了碳稅。世界各國征收碳稅的時間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