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能源結構“高碳”,達峰還有多難
“我國的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占比達到約85%,其中煤炭的占比達到57%,碳達峰行動面臨巨大的挑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加緊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
根據省生態環境廳編制的《2019年
江蘇省低碳發展報告》,2019年我省碳排放強度比2018年下降6.0%,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全省“十三五”
碳強度目標。但不容忽視的是,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國,減碳壓力巨大。
要實現
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要達到1:9左右,這也被稱為“一九定律”,而目前,江蘇的這一比例是9:1。據專家測算,要在2030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這一目標,全省煤炭(包括煤、焦炭)消費必須控制在1.95億噸標煤以內,與2019年持平。
“盡管從碳強度來看,江蘇在全國兄弟省市中較低,碳排放的效率總體來說較好,但是從總量來看還是比較高的。”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能源資源研究所所長賴力說,“十三五”以來,尤其是2016年以后,江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減煤,近幾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碳排放基本保持平穩,小幅波動,而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體現出江蘇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初步具備和碳排放脫鉤的跡象。但“十四五”時期,江蘇一批重大項目還將陸續開工,比如連云港盛虹煉化、南通中天
鋼鐵等,加之芯片制造、新能源電池、數據中心等新型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居民生活等用電量的快速增長,江蘇在現有基礎上碳排放還會有增長勢頭。
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根據國家測算,“十四五”期間,風電和光伏在能源方面要承擔主力,一年裝機要達到1億至1.2億千瓦。在這種情況下,江蘇怎么辦?
“從國家層面上看,‘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達15%,而江蘇在11%左右,‘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0.53個百分點。到‘十四五’,國家可能要把目標提高到20%,意味著要加大發展非化石能源,來支撐社會經濟的能源需求和發展。而江蘇本身由于自身資源結構,非化石能源占比比全國低,因此,要在2025年提高到20%,五年內提升9個百分點,前進的步伐要比國家更快。”省發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唐學文說,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除了區外來電和連云港核電站機組發電外,只有靠風電和光伏,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一番帶轉彎”,任務非常艱巨。“一方面,江蘇光伏、風電基數大,再實現大幅增長難;另一方面,江蘇土地資源有限,而光伏和風電都要占用一定土地。因此,一是要多用屋頂,二是向海發展。”
鋼鐵業是碳排放的重要行業,根據“十四五”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加速推進低碳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向鋼鐵強國邁進的主攻方向。
走進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藍天白云,草木成蔭,整潔的道路連接起鋼鐵智造廠房,和傳統印象中鋼廠煙塵彌漫的環境截然相反。
“生產過程中的煤氣全部回收利用,實現近零排放,煤氣回收全部用于發電,年發電量超過25億千瓦時。”公司安全能環部副部長王長華介紹,南鋼利用二次能源發電比例已超過生產用電56%,此外,廠房屋頂全部進行光伏發電,年發電量超3000萬千瓦時,火車
運輸采用充電機車替代柴油機車,年減碳2.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