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加快建設全國性與地方性碳
市場體系(如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
深圳7 個地方)。能源密集型地區是
碳排放的重點地區,更是
減排的重點地區,特別是重點煤炭地區:
內蒙古(10.91 億噸)、
山西(9.88 億噸)、
陜西(6.36 億噸)、
貴州(1.32 億噸)、
山東(1.19 億噸)、
安徽(1.10 億噸)、
河南(1.09 億噸),共計31.85 億噸,占全國總量(38.46 億噸)比重的82.8%。重點行業:能源密集型行業等既是碳排放重點行業,更是減排的重中之重,如2021年1 月1日起,全國
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有2 225 家發電企業分到碳排放配額,年排放量達到2.6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發電企業。能源密集型企業既是碳排放的主體,也是減排的主體,降低企業進入碳市場門檻,可分為若干標準:“10 萬噸標煤/年、1 萬噸標煤/年、5 千噸標煤/年”,強制性進入
碳交易市場,直接刺激市場交易規模和提升碳價格[15] ?!?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 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 年的人民幣49元/ 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到21世紀中葉,將超過167 元。我國碳排放總量已近百億噸(2019年為98.3 億噸碳當量),總目標是建立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強制性主要地區、重點行業、特大企業進入碳交易市場,就會形成幾千億元規模的特大碳市場,從而有效發揮碳交易市場機制在實現碳達峰與
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我國還強制性要求所有股票上市公司必須披露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以及碳交易信息,而且這些信息均發布在全國性能源和碳市場網站,由
第三方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