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及途徑

2021-2-16 15:32 來源: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作者: 胡鞍鋼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大意義


2020 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成為中國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的元年,但是也僅給中國留下40年的時間。這是黨中央具有極其重大意義的戰略決策,如同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改革開放時代,以人民福祉為中心開啟綠色低碳無碳時代。

第一,碳達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大意義。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所謂碳中和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一般指一年)人為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碳達峰與碳中和緊密相連,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前提,達峰時間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響碳中和實現的時長和實現的難度[5]。

第二,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極其廣泛深刻的綠色工業革命。2012 年,筆者將碳達峰及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實現徹底脫鉤,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不同于前三次工業革命經濟增長碳排放增長的基本特征,實質上是從黑色工業革命轉向綠色工業革命,從不可持續的黑色發展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6] 。

第三,中國成為綠色工業革命的發動者、創新者。客觀地講,歐盟等發達國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先行一步,中國則是后來者居上,要繼續完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任務,即到2035 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與此同時,要率先創新綠色工業化、綠色現代化,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基本實現”。綠色現代化本質是不同于黑色高碳要素的傳統現代化,而是創新綠色要素(特別是綠色能源、綠色技術要素),加速實現從高碳經濟轉向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主要目標,構筑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體系,進而實現零碳經濟目標,或者通過碳匯實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發展體系。

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通過分四個十年專項行動計劃、八個五年規劃落實并實現碳中和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的綠色貢獻。

二、中國實現碳達峰的發展機遇與多重挑戰

本文導航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