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富煤的發展中國家,“十四五”煤電究竟應該怎么辦?
筆者認為,要破解時下煤電前所未有的困惑尷尬局面,“十四五”
電力行業要繼續遵循
市場規律和電力運行規律,進一步深化煤電供給側改革,以退為進,從“存量、增量”兩方面入手,主動減少無效供給,以減少設備閑置,大力提高能效,努力實現電力市場供需的再平衡,促進煤電清潔高效利用與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首先要做好“煤電存量資產”這篇大文章。具體路徑是先淘汰關停、重組整合,再分類實施升級改造,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提高“綜合能源供應、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競爭”三種能力。
借鑒“十三五”經驗,對不合要求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繼續落實國家有關淘汰落后產能
政策,實行“強制關停”。同時,應對煤電企業作出全面評估,對一些超齡服役、扭虧無望、能耗環保安全不達標、又無力投入改造的老小機組,或未予核準、證照不全的違規機組,實行“主動關停”,避免“冰棍效應”。目前,發電集團在編制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與碳達峰專項行動方案時,都有淘汰落后煤電機組、少上不上煤電項目、加強
碳資產管理的安排,以便控碳減碳。
通過資產轉讓、煤電重組、區域整合等資本運營手段,減少同質化競爭,壓降煤電產能,促進整體減虧、降低負債,緩解經營困難。近年來,國家能源集團、
山西晉能控股集團、
山東能源集團等的重組成立以及西北五省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將有效提升煤電的生存能力。
以老小機組、亞臨界機組為重點,分類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靈活性改造、
節能降碳改造、多能聯供改造。“十三五”對煤機升級改造的要求是實現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截至2019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億千瓦,占全國煤機比重86%,電力行業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累計排放量較2015年減少約219萬噸。完成節能改造6.5億千瓦,平均供電煤耗307克/千瓦時,較2015年降低9克,累計節約標準煤1.17億噸,
減排二氧化碳3.26億噸;完成靈活性改造約5775萬千瓦,其中約60%在東北,為《規劃》目標的25%。進入“十四五”,煤機的超低排放改造基本是拾遺補缺,重點是節能降碳改造、多能聯供改造,碳捕獲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的研發、示范和推廣,特別是靈活性改造。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也要求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山西規定煤電靈活性改造容量應不低于本集團的新能源裝機容量。煤電靈活性改造技術成熟,經濟合理,參與調峰服務好于儲能、氣電、抽水蓄能,應加強規劃引導,完善輔助服務補償政策,償還“十三五”欠賬,彌補電網調節能力嚴重不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