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賀克斌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 張強
本期觀點:
■加大源頭治理,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動
鋼鐵、
水泥等高耗能產品排放盡早達峰,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碳達峰與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及重點區域2015年至2060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路徑核心是向深度低碳能源轉型。
■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推動PM2.5與臭氧污染協同治理。
自中國公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學界關于這一話題的討論和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近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課題組與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題為《碳中和背景下中國2015-2060年PM2.5空氣質量改善路徑》的論文,首次定量揭示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下中國及重點區域2015年至2060年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路徑,指出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我國未來空氣質量根本改善具有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