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空間巨大,關鍵在于加速發展綠色資本市場
根據中金行業研究團隊的分析,清潔電氣化、
節能減排以及氫能、碳捕捉是實現
碳中和的主要技術路徑,這將會產生三個方面的投資需求,即:光伏等成熟零碳技術投資、燃煤發電等高碳技術
節能減排投資,以及氫能、碳捕捉等尚不成熟的零碳技術研發、投資。據此測算,未來四十年的綠色投資需求將達到140萬億元,年化來看約占每年GDP的2%。
其中,在2021~2030年的碳達峰階段,綠色投資年化需求約2.2萬億元/年;2031~2060年的碳中和階段,綠色投資年化需求約為3.9萬億元/年。分行業看,未來四十年
電力的綠色投資需求最大,總需求達到67萬億元,其次為
交通運輸和建筑,總需求分別為37萬億元和22萬億元。需要說明的是,140萬億元可以看成是未來四十年綠色投資需求的下限,還有些難以明確量化的投資沒有考慮在內,例如
碳排放監測設備、數字碳中和以及部分小規模碳排行業的綠色投資需求等。
龐大的綠色投資規模,需要綠色金融大發展與之配套。目前看,這兩者之間的匹配度并不高。例如,2019年信貸在中國綠色融資中的占比高達約90%,綠色債券和綠色股權僅占7%和3%。對于電力行業而言,它的綠色溢價比較低,可以采取風險偏好較低的信貸作為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但對于交運、建筑等行業而言,它們所依賴的氫能、碳捕捉等碳中和技術尚不成熟,更適合采用風險偏好較高的股權融資方式。
結合前面的測算,預計未來四十年,綠色資本
市場融資增速將會遠高于信貸,占未來綠色金融的比重有望從當前的10%上升至約40%。因此,加速綠色金融發展,除了追求規模進一步做大外,更重要的是要加速綠色權益市場的發展,以增強氫能、碳捕捉等不成熟技術的研發力度。
總體來看,我們對碳中和的未來抱有謹慎樂觀態度。人類社會總能找到足夠的技術,改變生活方式,應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面臨重大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即綠色能源是制造業,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這是一個新的、重大的長期發展因素。這可能會改變我國能源安全、經濟安全形勢,也可能會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綠色金融將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系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