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的途徑有哪些?
潘家華:碳達峰有三種情況。
從歷史上看,一種情況是自然達峰,不管采不采取行動都會自然達峰,自己凈排放值達到峰值了。就像人的生長一樣,人從出生會慢慢長高,最后到18歲左右身高就不長了,這就是自然達峰。所以歷史上,像英國、法國,乃至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是屬于自然達峰。
第二類是半自然達峰,
市場力量驅動的達峰。為什么說是市場驅動的呢?因為各種國家能源的經濟性不同,并沒有考慮碳,但由于經濟性的差異,高碳的化石能源被擠出市場了,
碳排放自然的降下來了,它是一種市場驅動的這么一種達峰。比如說像法國,沒有油,沒有煤,也沒有天然氣,所以法國就搞核電,它搞核電并不是為了
減排,它是出于能源安全和經濟屬性考慮去搞核電,用市場驅動的達峰。再比如說英國在1980年代關閉煤礦,為什么關閉?因為它北海的天然氣有大量的生產,而煤炭開采成本太高,所以英國通過市場的力量用北海碳排放因子較低的天然氣把高碳的煤炭給取代了。這是第二類,叫市場力量驅動的這樣一種達峰。
第三類屬于這樣一種人為強制的達峰,也就是我們現在為了實現
碳中和,那么峰值越高,對碳中和就越不利。所以我們現在通過人為的各種措施,達峰提前實現,而且是把峰值壓得越低也好,所以是屬于人為壓縮而實現的一種峰值。現在實現碳達峰就是有這三個類別,目前中國的碳達峰顯然是屬于第三類,這是由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決定的。我們的能源結構是以煤為主,所以我們現在的碳達峰,只能是人為強制的壓峰降峰而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