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全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都會產生重要變化。關注重要現實
問題,積極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學術智慧,是青年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為此,本版特組織幾位青年經濟學者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并邀請專家予以點評,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