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推出碳資產管理方案 綠色金融交易額位居全國前列
??廣東在
碳排放權交易上的創新,不斷“進階”前行。綠色金融方面的重要嘗試,就是一大表現。
??2020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廣州碳
排放權交易所的平臺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當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成立。
??其實,廣州在綠色金融方面的探索,在好幾年之前已經開始。早在2014年,廣碳所就做了首單碳排放配額的抵質押融資。也就是說,在當時的廣東,碳排放權配額不但可以交易買賣,也可以作為資產,進行抵押融資。
??數據顯示,包括
電力、
鋼鐵、
石化、
水泥、
造紙、
航空六大行業的高排放企業,碳排放量占廣東省碳排放總量約70%,碳排放配額總量超過4億噸。如此巨大的配額總量之下,這些控排企業自然就有了管理碳資產的巨大需求。
??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廣東碳
市場陸續推出碳排放權抵押融資、配額回購、配額托管、遠期交易等創新型
碳金融業務,為企業
碳資產管理提供靈活豐富的方案。
??不過,與碳排放配額有償發放競價一樣,這一嘗試在早期同樣面臨種種困難。
??據廣碳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時我國的綠色金融還未形成成熟的模式,而且銀行對于
碳市場也沒有什么認知,也不敢輕易去做。“大家都沒見過碳排放權這種抵押品,你怎么能證明這種產品可以用來抵押?如果最終發生了違約,風險誰來承擔?”
??據介紹,2014年推出的首單業務,在銀行內部走流程就走了將近一年。“現在回想來,當時面臨的困難確實挺大的。”廣碳所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截至2021年6月中旬,廣東各類創新型碳金融交易業務累計交易碳排放權約2721萬噸,交易金額3.15億元,
碳配額托管1856萬噸,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746.19萬噸,融資金額7507.73萬元,各項碳金融業務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聚焦
碳中和碳達峰。“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
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被寫入了要重點做好的工作之中。
??廣東,依托廣碳所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又一次領跑全國。
??面對面
??廣東碳市場三大機制?可為全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