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
碳中和國家目標提出后,有業界人士開始擔心,如果沒有重大的技術革新,仍會陷入“高碳鎖定”的被動局面。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設立支持碳
減排貨幣
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
節能環保、
碳減排技術的發展,并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多個研究機構和專家也紛紛表示,實現碳中和目標,必須依靠突破性技術。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表示,要探索碳中和目標導向下的深度脫碳路徑,加強深度脫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也認為,實現“雙碳”目標,要尋求顛覆性的技術突破。
不過,也有專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開發利用碳減排技術,一定要量力而為,注重實用性和經濟性。減排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共性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是引領創新的關鍵所在。
那么,眼下深度脫碳技術和產業化路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