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在氣候問題上的矛盾,背后是碳排放權和發展權力的矛盾,本身就是經濟政治問題,根本無法切分
氣候
問題說起來很簡單,全球使用化石能源太多,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導致氣候變暖,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的威脅,這兩年來各種極端天氣災害頻發,就是表現。因此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盡量地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
但問題是,世界這么多國家,都在使用化石能源,該由誰來減少?減少多少呢?
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就離不開能源。而氣候變暖問題威脅全人類,又必須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煤炭是工業的糧食。這兩年清潔能源項目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整體來看,還在初期發展階段,沒辦法徹底代替石油和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
這樣一來,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和各國想要發展的要求之間,就出現一個根本性的矛盾:要發展經濟,
減排很多時候就顧不上;要減排,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壓力。
所以說,就算僅從氣候問題的本身來看,它也絕不僅是氣候危機的事情,背后是各國能源使用問題,是最根本的經濟發展問題,而經濟問題,又是一切政治問題的根源。說氣候問題跟政治無關,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
接下來,再從中美關系的大環境來看,眼下美國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層面,全方位的圍堵中國,卻想要在氣候問題上跟中國合作,就算拋開中美關系的大環境,在氣候方面達成合作呢,這個“合作”怎么執行呢?
要解決氣候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發展清潔能源,眼下中國在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技術上,有先發優勢。中美想要一起合作,在全球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可行的辦法之一,就是中國提供技術,美國提供資金。
但問題是,美國打壓中國的策略整體不變,萬一中國提供了技術,美國不提供資金,或者是提供資金,卻利用中國技術,在其他國家制造,甩開中國怎么辦?
其實道理是很簡單的,別說是國家了,就算是兩家小公司想要合作,彼此之間沒有信任,這個合作肯定是成不了的。
如今中美關系緊張成這樣,美國一心想“摁住”中國經濟發展,這種大環境不變,卻妄想在氣候方面實現跟中國合作,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