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未來還需納入更多行業 提高交易配額
作為實現“雙碳”的核心
政策工具,
碳交易市場上線近兩個月,運行良好,但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存在市場交易不活躍、試點區域冷熱不均、價格發現作用相對較弱等
問題。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碳交易市場的未來如何發展?
魯政委表示,從全球來看,
碳市場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市場,從它出生到現在可能不過就是20多年的時間,沒有一個全球各國共通的所謂可以照搬的經驗,所以我們還需要在摸索當中不斷完善。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說:
第一步,平穩推出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碳市場的核心作用是價格信號,未來我們還需要納入更多行業,然后不斷提高市場的交易活躍程度,進一步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擴大影響力,從而能夠更好地支持“雙碳”目標。
“參照歐盟碳市場來看,歐盟碳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金融監管為主的市場,對于中國未來碳市場是否有借鑒意義,可以根據中國實際情況來進行觀察和期待。”魯政委說到。
關于碳市場價格發現作用相對較弱的問題,魯政委認為,首先因為目前只納入了
電力企業,電力企業的行為會高度的趨同。還有一個原因是,碳市場納入交易的配額相對于電力行業來說比例太小。
魯政委指出,要進一步提高碳市場價格的代表性,第一要擴大行業覆蓋面,除下目前已有的電力行業,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金屬、
造紙、民航等7個行業都要納入;第二個要提高納入市場的交易配額;第三是引入
衍生品,從國際上來看,衍生品的成交往往比現貨更活躍,而且會是現貨市場的幾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