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林業碳匯背景資料

2014-10-1 22:00

     2007年2月2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發布了《第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報告綜合了數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為止對全球變暖問題最權威的科學報告。報告稱人類活動是過去50年來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其中人類燃燒礦物燃料危害最大。報告指出,2005年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為379ppm,遠遠超過工業革命之前的280ppm。報告預計未來20年每10年全球平均增溫0.2攝氏度,如溫室氣體排放穩定在2000年水平,每10年仍會繼續增溫0.1攝氏度;如以等于或高于當前速率繼續排放,本世紀將增溫1.1-6.4攝氏度,海平面將上升0.18-0.59米。這種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對全球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著深刻影響。氣候變暖導致了水資源短缺,加劇了土壤侵蝕,惡化了地區干旱,擾動了種植周期,破壞了生態平衡,傳播了新型疾病,危害了人類健康,不僅影響全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成為當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危機和挑戰。
    
      中國氣候變化觀測數據表明,近百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5-0.8攝氏度,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溫平均值。氣候變暖對我國農業、森林及其它生態系統、海岸帶等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氣候變暖伴隨的極端氣候事件及其引發的氣象災害增多,增加了心血管病、瘧疾、登革熱等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機會。由于我國氣候條件相對較差、生態環境比較脆弱、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氣候變暖對我國現有經濟發展模式和森林資源保護及發展等都提出了許多挑戰,迫切需要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能力。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社會積極行動,先后簽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鑒于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已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歷史事實,《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個承諾期內,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平均減少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中國政府已于2002年8月正式核準了《京都議定書》。作為發展中國家,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中國目前不承擔減排義務。但是作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面臨減排的國際壓力正越來越大。中國政府正在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全球氣候變暖進行不懈努力。通過大力推進植樹造林、保護森林和改善生態環境,增加碳匯能力,是中國政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12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