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行 能源轉型變革正當時
“滿屏”綠光,“煤經合成氣直接制高值化學品”項目吸引了不少參觀游客駐足觀看。
展品介紹人說,我國化學品生產每年消耗約1.2億噸原油。結合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化石資源稟賦,將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制高值化學品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這項技術突破了德國傳統合成氣轉化路徑,摒棄了工藝水循環,縮短了工藝流程,降低了
碳排放。
在同一展區,國家能源集團、南方電網、國家電網也紛紛展示了“十三五”期間研發的先進能源技術。例如,國家能源集團“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對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短缺、降低對外依存度、應對國際封鎖、提升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
推動能源轉型變革,少不了“天上的眼睛”。為此,中國科學院研制出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碳衛星的成功研制與發射,為實現我國開展全球碳監測、碳評估提供了科技創新支撐。
展區還展示了百兆瓦時級新型鋰電池儲能技術與裝備、帶對數曲線修型5兆瓦風力發電機主軸軸承等成果,它們將有效帶動產業技術升級,支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為實現雙碳目標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