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投資方向與趨勢
今年3月,我國首次提出要深化
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對我國電力系統而言無疑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涉及源、網、荷、儲等各個領域,也意味著新能源發電將逐漸成為電力電量供應主體,新能源投資將出現以下五大發展方向與趨勢:
一體化規模化發展模式漸成主流方式。“雙碳”目標大大加速新能源替代傳統煤電進程,“十四五”時期我國煤電將走向減碳、減量“雙減”發展之路,逐步由主體性電源轉變為基礎性電源,承擔著保障能源安全和滿足大基地調峰的職責。新能源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的角色更加重要,一體化、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將成
市場開發主流方式,對大基地資源爭奪更加激烈。
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發展模式將大有作為。統籌考慮能源資源稟賦、建設條件、技術經濟等因素,我國新能源發展將呈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并舉態勢。在風光資源、土地資源豐富的中西部、“三北”地區實施基地大規模集約化開發,在低風速資源豐富、消納能力強的東中部地區實施分布式靈活就地開發,以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將風光資源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綠化電能。
“新能源+儲能”模式將加速推進。隨著風電、光伏在整個電力系統中滲透率不斷提高,新能源如何適配電網成為重中之重,而“新能源+儲能”是未來最具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均出臺了新能源配建儲能的相關
政策,要求配置5%~20%、1~2小時的儲能項目。伴隨著新材料、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配套建設成本的不斷下降,儲能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有望全面提速,將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合能源服務多元化發展模式會倍受青睞。綜合能源服務最本質的特點是以電為核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源技術和管理模式,為用戶提供熱電冷氣多種能源供應和增值服務。隨著更多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傳統電力生產與消費方式將出現根本性改變,綜合能源服務將進入快速成長期,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個性化能源需求,成為各電力企業打造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增長極。
新能源與氫能呈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前景廣闊。近年來,得益于制氫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快速進步,氫能產業正逐步迎來“風口期”。“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大力發展制氫技術、氫儲運技術,通過產業配套落地,推進利用風電、太陽能制氫,實現“制氫”與“綠電”充分結合,打造新能源發電、儲能技術、燃料電池和氫能產業一體化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新能源與氫能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