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創新路徑
做出“雙碳”戰略決斷,對中國而言,既有全球氣候治理和環保因素,也有能源換道升級的考慮,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雙碳’戰略將開辟綠色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新賽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企業既是
碳排放的主體,也是落實
碳中和目標的主體,低碳經濟已經成為驅動企業變革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引擎。
今年首次參加進博會的中山市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認為:“今年是碳中和元年,碳中和的核心是技術的轉型和升級。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均已經以此為紐帶加大了在碳
減排、生態治理、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力促引領行業按時實現雙碳目標。”
“無論是碳達峰還是碳中和,依賴的還是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創新的競賽,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該從技術創新、從理念創新、從機制上創新,把各種資源消耗減少到極致,這樣才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企業要盡到社會責任,不單是純粹的
碳減排,還得要披露自己的碳排放信息。”中國
節能協會監事、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表示,“雙碳”目標提出后,企業應當有轉型意識,在摸清碳排放信息的同時,發展培育低碳技術、建立全供應鏈的碳中和管理體系,運用數字化轉型賦能。
在本屆進博會上,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表示,要做減碳首先得做一個清晰的碳排查,制定符合自身的碳路徑圖。要清楚自己在行業中、在整個產業中,企業的整體碳量情況,同時要跟全產業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綠色發展、綠色升級,建立起生態圈。
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創新者必將脫穎而出。我國企業只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才能推動低碳時代的產業價值鏈重構,以更低的資源、環境消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為建設“美麗中國”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