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CCER重啟 除了林業(yè)碳匯 這個被忽視的碳匯市場正在崛起

2022-2-11 10:32 來源: 環(huán)球零碳 |作者: 郭郭

藍碳依靠海洋生物、微生物的生物化學活動將空氣中的CO2轉(zhuǎn)化為有機碳存儲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我國沿海藍碳資源豐富,相比于林業(yè)碳匯,藍碳開發(fā)仍有不可忽略的市場潛力。

工業(yè)革命以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呈顯著上升趨勢,導致了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除了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盡可能多地吸收大氣中的已存二氧化碳。

我們知道森林在生長過程中吸收CO2并釋放氧氣,植樹造林是很好的固碳減碳手段,林業(yè)碳匯已發(fā)展得如火如荼。殊不知,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每年約吸收排放到大氣中30%的CO2。

海洋碳匯,“藍碳”,是依靠海洋生物、微生物的生物化學活動將空氣中的CO2轉(zhuǎn)化為有機碳存儲在海洋中的過程,海岸線及海洋中的海草、灘涂濕地、紅樹林等生物碳泵的分布面積越大,其“固碳”的量越大。

2010年,第16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提出“藍色碳匯計劃”,強調(diào)要重視沿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對降低二氧化碳水平的作用,指出如果能重視并正確地管理,藍碳對減緩氣候變化有很大的潛力。

我國于2011年啟動首批濱海濕地固碳示范區(qū)建設,科研人員在廈門市下潭尾建成20畝紅樹林濕地固碳能力提升技術應用示范區(qū),并取得良好效果,這為此后提升濱海濕地“碳匯”功能提供了技術依據(jù)。

“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機制的重啟,加速了藍碳市場的開發(fā)。包括廣東湛江,山東威海、青島,福建泉州、廈門,上海崇明在內(nèi)的沿海地區(qū),紛紛提出藍碳經(jīng)濟或藍碳交易市場。

1234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