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劉俏:碳中和與中國經濟增長邏輯

2022-2-18 15:42

碳中和提出的戰略意義與時代背景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目標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提出后引起了極大反響。一是對中國長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中國經濟以更加可持續、對社會和環境更加友好的方式實現長期、穩定增長,從而兼顧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二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動能將發生巨大變化,同時有助于極大緩解能源進口依賴問題;三是做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承諾,體現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推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不僅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動能的巨大轉變,而且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牽引甚至倒逼作用。實現碳中和,需要在頂層設計、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發生深刻的轉變,而這一系列轉變極有可能成為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搞明白中國為什么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提出碳中和目標,需要對過去 40 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做出一個理性判斷。改革開放 40多年,中國經歷了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GDP 年均增速保持在 9%以上,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經濟奇跡。過去 40 多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可以用索洛模型作為理論來解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的“索洛模型”, 勞動增長率、資本增長率、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速三者之和構成一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中國勞動和資本要素、全要素生產率都保持了很高的增速。要素投入方面,因為“人口紅利”,大量的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投入到工業化過程中,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中國通過大量的基建、房地產、產業投資,形成了體量龐大的固定資產,這些資產為信用擴張提供了發展過程中急需的抵押品,加速了中國經濟“貨幣化”和“資本化”,為增長提供了稀缺的資本要素;大力推動工業化進程本身極大地促進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改革開放后的前三個十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年均增速保持在 4%以上。中國制造業產值在 2012 年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2020 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的全球占比更是高達 29%左右,幾乎相當于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和。

中國完成工業化進程之后,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降下來了,目前已經降到 2%左右。以較高水平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而非粗放的要素投入推進中國經濟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之義。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思考并解答,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是什么,中國未來全要素生產率的最重要來源是什么。這是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將碳中和擺到如此之高位置的時代背景。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