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下中國CCUS的未來發展
相對于中國在CO2排放量和
減排的需求,當前CCUS在中國的減排貢獻仍然很低,年封存量約為年排放量的萬分之一,CCUS產業發展面臨多個因素制約。
一是CCUS項目成本普遍較高,尚未形成產業集群。在實際應用中,高昂的投資成本及運行成本阻礙了CCUS項目的順利推進。但油價上漲可以大幅度提高CO2承受成本,對于有一定承受力的油田,油價每增加10美元/桶,其承受成本將增加12~92元/噸,但只有不到1/4的油田可承受200元/噸以上的來源成本 (捕集+壓縮+
運輸成本)。從煤電行業來看,情況似乎更加不容樂觀。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煤電示范項目安裝碳捕集裝置后,捕集每噸CO2將額外增加140~600元/噸的運行成本,直接導致發電成本大幅增加,無法實現減排收益,嚴重影響著企業開展CCUS示范項目的積極性。
二是CCUS產業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資金支持力度仍需加大。若要推動第二代燃煤電廠碳捕集技術在2030年示范完成并投入商業化運營,則應進一步增加
政策扶持和融資力度。同時,燃燒前處理技術仍屬新興技術,發電機成本較高,需要加快技術研發步伐。另一方面,受現有的CCUS技術水平的制約,在項目部署時將使一次能耗增加10%~20%甚至更多,效率損失很大,嚴重阻礙著CCUS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要迅速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
三是商業模式尚未成熟,產業發展面臨多重阻礙。全流程CCUS示范項目涉及
電力、煤
化工、
鋼鐵、油氣等多個行業的不同企業,項目的實施普遍面臨收益分享、責任分擔和風險分擔等
難題,需要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或行業規范,以及長期公平的合作模式,有效解決氣源供給、管網輸送、地企關系等難題,從而實現CCUS項目各環節的良好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