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在推動簽署《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中國不僅會獲得所有發展中國家強有力的支持,而且會獲得西方國家中主張廢除知識產權的左翼力量的支持。這事實上將發達國家放在道德的火爐上烤:即發達國家必須在維護本國的商業利益與積極推動全人類改善全球氣候環境之間做出選擇。
無論主張“地球上每個人擁有平等的
碳排放權”,還是提出“與全球氣候有關的知識產權”,這兩個計算標準和法律規則的建構都會徹底改變全球“碳政治”的利益格局。由此,中國在積極參與全球“碳政治”的過程中,決不能滿足于西方已確立的法律和技術框架,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碳政治”的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而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的改變不僅依賴國家實力,而且依賴于一套完整的話語建構的戰略。
從近代以來中國進入西方國際體系中,西方人一直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而中國只有選擇進入或不進入的權利,而很少獲得游戲規則的制定權。為此,不少有識之士不斷提出中國作為大國參與到國際事務中應當制定游戲規則。但國際規則的制定不僅是國家實力的證明,更重要的是一個民族是否有智慧、是否具有想象力的證明,因為它需要的不僅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包括技術專家、法律專家等等,更主要的是依賴提供理論武器的思想家,當然需要將實力、專業知識和思想整合在一起的偉大政治家。
目前,全球“碳政治”剛剛開始,中國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對規則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亞于西方國家。但是,中國能否在未來國際談判中成為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的制定者,無疑是對中國政治家統領能力的考驗,是對中國綜合實力的考驗,是對中國能否成為國際社會的領導者的考驗。由此,目前西方主導的“碳政治”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與其說是一個壓力,不如說是一個考驗,更不如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