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這只“無形的指揮棒”引領下,各類新興金融業態在深圳漸成氣候
在市場這只“無形的指揮棒”引領下,各類新興金融業態在深漸成氣候:
——金融要素交易市場紛至沓來,補齊
深圳金融業“短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集團、中糧集團、新華社、平安集團、招商銀行、華僑城集團等一批有實力、有資源的企業相繼在深圳設立金融資產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極大提升了我市金融要素交易平臺的全國影響力、對外輻射力。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去年新增1400多家企業掛牌,目前掛牌展示企業數量已超過4300家。至去年底,該中心已累計為400多家企業融資約50億元。此外,前海農產品交易所、深圳
排放權交易所等金融要素交易平臺的全國影響力正在快速提升。
——各路資本看好小額行業“錢”景,演繹普惠金融“小有小精彩”的故事。至去年11月30日,我市共批準116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資格,104家已正式開業經營,開業公司注冊資本合計人民幣205.83億元,去年新投放貸款350億元,貸款余額168億元,自開業以來累計發放貸款75萬筆,為社會提供了近1080億元融資需求。去年新批的18家小貸企業股東實力普遍雄厚。小貸行業創新也不斷推進,我市全面放開小貸公司的外部融資比例,允許總融資比例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200%,在國內屬于較高水平。批準成立2家小額再貸款公司,為轄區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融資支持。還通過利用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為平臺開展小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推進行業創新發展。
——股權投資行業強者恒強,保持國內同業領先地位。目前深圳股權投資基金數量和管理資本總額均占全國三分之一,培育出的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居于全國前列。至去年底,我市新增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股權投資企業突破1000家。
——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迅速集結起超過500家企業的陣容,并以高增長不斷刷新記錄。去年我市推出國內首個市級政府頒布并實施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專項
政策,從更高層次構建完善高效的政策框架和服務體系,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福田、羅湖和南山三個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均已啟動招商入駐工作,意向入駐企業逾100家,短時間內就出現了“一席難求”的狀況。為強化行業自律,我市在國內同業中率先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協會,努力營造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的優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