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庭出行碳排放的問卷調查
筆者對上海市各區縣隨機投放了關于家庭出行
碳排放的問卷,問卷內容包括社區環境、家庭出
行情況,日常生活能源消耗、受訪家庭基本情況四部分。旨在從微觀層面了解上海家庭出行的行為模式、家庭碳排放的空間模式。并結合上海公共資源的空間配置和上海家庭出行行為模式選擇之間的關聯和錯位,探討上海低碳出行和低碳城市建設的公共
政策。
問卷共發放1200份,合計有效問卷1054份,問卷有效率為88%。共對上海市1054個家庭,合計總人數2689人進行了調查。調查地點包括小區、地鐵站、
公交車站、上海書城、中山公園、虹口足球場、居委會等,盡量對上海市各收入層次、各職業類型、各年齡段居民碳排放情況都進行了調查。由于采用系統抽樣等方式有客觀上的難度性,故本次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盡量保證了樣本分布的均勻性。同時,從年齡結構、家庭結構、收入結構等各個方面,將問卷調查樣本與上海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進行了比較,年齡分布與人口普查數據分布大致相同,都是20-60歲人口比重較大,青少年和老年人口較少。只有60歲以上被調查者與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占比較少,這是由于考慮到60歲以上老年人對問卷內容的理解相對較弱,所以有選擇地減少對60歲以上老年人的調查。 問卷家庭結構與上海市情況相比大致相同,三口之家、四人之家和二人之家占主體。
(一)上海市家庭出行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家庭居民平時日常出行方式呈現出“一分為三”的態勢,即步行/自行車、公交車/單位班車、自駕車的比例相差不是特別懸殊,其中上班通勤與購物娛樂的出行方式有一定差別,居民上班出行對機動車的依賴度較大;城市不同區位居民出行方式選擇呈現出一定差異。中心城邊緣及郊區居民上班出行對公共
交通的依賴度較大,核心城區與近郊居民上班出行選擇自駕車方式的比例較大;各區位家庭的購物娛樂出行方式選擇呈現與上班出行方式選擇不同的特點,邊緣城區步行/自行車比例高,遠郊區自駕車比例高,核心城區與近郊區主要依靠公共交通。
調查顯示,上海在不同的城市區位職住分離值有較大差異,家庭出行距離在空間上呈現倒“U”形曲線。所有受訪者的職住分離空間距離平均值為28.01km。近郊區居民的職住分離最為突出,工作地與居住地的平均距離為38.44km;邊緣城區與遠郊區居民職住分離平均距離接近,均為18km左右;核心城區居民的職住分離距離值明顯較小,僅為9.17km。這意味著,近郊區居民的平均上班通勤距離(單程)是核心城區居民的4倍,是邊緣城區和遠郊區居民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