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環保發展水平差距大
在環保企業數量和技術工程方面,天津和河北無法與北京相提并論
在京津冀地區,
節能環保產業以北京的發展水平最高,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有數據顯示,北京市擁有國家部委直屬節能環保科研機構43家,節能環保類國家重點實驗室42個。全市26所“985”和“211”高校均設立了節能
減排和環境保護相關專業,節能環保相關科研機構和實驗室超過300個,產業創新資源在國內領先。
相比之下,近年來,雖然天津和河北的環保產業發展迅猛,但是與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約有400多家。而天津、河北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加起來還不到北京的一半。無論是在企業數量、規模,還是環保技術研發、工程設計方面,天津和河北都無法與北京相提并論。
同時,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原始創新技術較少,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設備仍需大量進口。“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的說法高度概括了我國環保產業現狀,京津冀地區環保產業現狀更是如此。
記者此前在河北承德、滄州等地采訪時,一些企業反映,目前我國一些已能自主生產的節能環保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存在處理效果差、不能夠穩定達標等
問題,性能和效率還有待提高。
在日前召開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研討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表示,目前我國環保的產業化水平和發展速度均無法滿足環境污染治理需求。
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環境治理方面還需要先進的技術作支撐,特別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區域間環保技術的創新和交流合作,建立一套完備的技術推廣和應用體系,促進重大環境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