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碳匯交易現實困境待破解
中華環境:林業
碳匯交易面臨哪些現實困境?如何解決?
李怒云:第一,缺乏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咨詢的技術人才隊伍。林業碳匯項目
方法學比其他專業領域的方法學復雜。目前,林業行業的專業人員往往不熟悉方法學的特殊規定。 因此,國內缺少真正掌握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和項目咨詢開發的復合型人才。所以,今后要加強技術人才培訓,盡快培養和造就一批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咨詢的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項目業主短期內較難獲得碳匯交易收益。林木是按自然規律逐漸生長的,碳匯量是隨著林木生長而逐漸積累的,且單位面積產生的碳匯量通常較小。因此林業碳匯項目
減排量核查期或簽發期比其他領域減排項目都長。所以,林業碳匯項目業主要經過5~20年,才能完全獲得減排量(現貨)交易的收入,這勢必影響業主開發林業碳匯項目的積極性。因此,要探索林業碳匯項目減排量的期貨交易,如簽署訂購合同預先支付訂金等措施,解決碳匯交易收益周期長的
問題。
第三,林業碳匯交易項目開發的重點是森林經營。目前,國家發布的
ccer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對適用條件有嚴格的要求。如造林碳匯項目及竹子造林碳匯項目其土地必須是2005年2月16日以來的無林地,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的林地必須是符合我國森林標準的喬木林地且必須是人工林的中幼齡林。但就土地合格性這一條,我國林地資源十分有限。因此,林業碳匯交易的重點應該在森林經營碳匯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