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霧霾治理的國際經驗

2016-6-12 10:18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常紀文 尹立霞

國外霧霾治理的歷史經驗


美國霧霾治理的歷史經驗。一是依法治理。195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歷史上第一部控制空氣污染的法律《1955年空氣污染控制法》。但是,在污染治理前期,在空氣污染控制上占據主導地位的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后來隨著空氣污染造成的災害和損失越來越大,聯邦才認識到各州治理空氣污染的不足,開始介入空氣污染的治理,并通過1963年《清潔空氣法》和1967年《空氣質量法案》,1970年通過的《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最終確定了聯邦對空氣污染治理的主導權,并建立了聯邦層面的空氣污染管理體制。1997年,美國環保署首次增加了將PM2.5作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規定,并于2005年進一步修訂了PM10和PM2.5的濃度限值。隨著近地面臭氧和細顆粒物污染問題日漸突出,1999年出臺了《區域霧法規》,要求各州制定相應的治理實施方案,截至2006年8月末,各州均已提交區域性霾污染治理目標進度和實施戰略。2006年,美國環保局針對PM2.5標準進行了最新一次修訂,并規定了24小時監測PM2.5濃度,進而獲取最高濃度和年度濃度值。

二是成立專門區域環境治理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實行聯防聯控。1970年美國成立環保署,開始依法控制大氣污染。由于空氣的流動性,污染源與受害區域并不一致。為了實現跨地區合作應對空氣污染,合理分攤治污費用,加利福尼亞州于1977年成立了南海岸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區,在區域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管理機構。其主要通過立法、執法,采用強制執行手段和監控、技術改進等方式協調開展工作。此外,臭氧污染嚴重的東北部緬因州、弗吉尼亞州與哥倫比亞區聯合建立了管理機構“臭氧傳輸協會”,制定了相關的減排標準并負責督促實施,效果較為顯著。

三是設立空氣質量研究中心。美國1955年設立了空氣質量研究中心,根據地形和氣候特點的不同,制定并使用了適用于不同地區空氣污染狀況的管理參數。

四是重點治理機動車廢氣的排放。洛杉磯將機動車排放的多種污染物納入控制范圍,包括道路機動車的尾氣排放,非道路機動車的尾氣排放等,其中尤其注重機動車的廢氣排放,美國環保總署制定了汽車尾氣等微小顆粒物排放源的排放規范,要求汽車必須符合排放標準,力求減少廢氣的排放。

五是實時監測小顆粒物。美國對PM2.5的管理重點是立法規范、嚴密監控。環保署網站向公眾公布當天空氣質量指數和次日的預報數據,其中PM2.5參數每小時更新一次。公民還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查詢自己所在地的空氣總體狀況、實時狀況、PM2.5值和臭氧監測數據等。

六是美國控制大氣污染的有效手段還包括排污權交易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確定的條件下,利用市場機制,允許排污權買賣,實現排污市場化,例如,南海岸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區推出了RECLAIM空氣污染排放交易機制。通過排污權交易實現對固定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從而達到減排污染物的目的。此外,還包括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州在這方面甚至實行比美國聯邦更加嚴格的標準。

日本霧霾治理的歷史經驗。一是制定相關法律。1962年,日本實行了第一部空氣污染控制法《煤煙控制法》來對二氧化硫污染進行遏制,但由于控制對象和范圍有限,并沒有發揮積極作用。

1968年,日本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法》,且進行了多次修訂,將指定區域范圍擴大,對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實行濃度控制,鼓勵修建高煙囪等。1970年,大幅度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確定了對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粉塵的控制,引入了總量控制。其中,1990年《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豐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內容。1992年通過制定《指定區域機動車排放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特別措施法》,將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列入總量控制范圍。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更加強化了對這一制度的實施力度。

二是實施申報審查制度。在《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條例中,明確規定了事前申報審查和排放申報審查制度。事前申報審查制度,是指企業在新建或改建可能排放大氣污染物的設施前,必須向政府環保部門進行事前申報,環保部門須在60天內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查,必要時可進行現場調查。排放申報審查制度,是指企業必須對自身大氣污染物排放數量和濃度自行監測,并向環保部門進行報告。一般是每年申報一次,由政府部門進行核實、匯總。

三是重點整治汽車尾氣。日本政府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不同的機動車種類,采用了不同的排放標準、燃油標準,同時,通過完善整體交通管理等措施,降低機動車總體排放水平。2003年東京推出新規,要求汽車必須加裝過濾器,并禁止不符合PM2.5排放標準的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

四是城市綠化。東京市政府規定,所有新建的大樓必須配有綠地,樓頂也必須采取綠化措施。東京的綠化用種樹取代種草,在保證綠化面積的同時,對綠化體積也有要求,通過這樣的綠化措施助力城市空氣凈化。

五是建立大氣污染物監測系統。對包括PM2.5在內的各種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實時發布監測數據。為了方便公眾及時準確的了解到大氣污染的實時情況,日本環境省于2003年設立了“大氣污染物質廣域監視系統”,由都道府縣每小時提供一次各種污染物的監測數據,實時在網站公開,向手機發送相關信息并給出出行建議和注意事項。

英國霧霾治理的歷史經驗。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發生環境污染事件的國家。在污染治理前期,英國的污染主要是工業污染,其中以煤炭污染為主。英國通過嚴格的立法來遏制工業污染,先后通過了一系列法律治理大氣污染,提高空氣質量。在污染治理中期,尾氣排放成為了污染的主要來源,對此,于1995年出臺了《環境法》。其中針對汽車尾氣排放制定了具體有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并強制規定所有在英國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小氮氧化物的排放。該法規還規定交通流量大的區域必須設置固定監測站,對污染物質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對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的區域進行重點整治。

英國于2001年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了排污權交易。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小汽車征收“擁堵費”,將征收所得費用全部用于改善倫敦的公交系統。多部門聯合合作,建立監測站實時監控空氣質量,及時公布測試結果等。2010年,為了實現大氣PM2.5以及NO的歐盟限值標準要求這個首要目標,倫敦發布了《2010年清潔空氣:倫敦空氣質量戰略》,從更新車輛技術、加強管理以及加強設施維護和建設等方面制定了一個綜合、全面、立體的交通治理措施。比如,為了遏制環境污染總量的增加采取積極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等。

12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