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金融衍生品的意義和發展條件

2016-10-19 14:20 來源: 興業研究 |作者: 魯政委 湯維祺

碳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前景與條件


四、碳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前景與條件

從整個大宗商品市場的情況看,隨著節能降耗、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去傳統過剩行業去產能的進程不斷深入,石油和石化產品、煤炭、金屬礦產品和制成品等傳統大宗商品也會隨著基礎需求的調整而相應出現萎縮。相反,隨著全球氣候治理行動的推進,碳配額以及排污權、水權等環境產權,以及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的大宗交易的發展步伐卻勢必加快。世界銀行在其《2010年碳市場現狀和趨勢》報告中估計,碳市場在2030年將有望超過石油,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場。而我國作為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的大國,在面臨巨大減排壓力的同時,也孕育了碳金融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使之成為大宗商品市場未來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

從2013年起,我國先后在七個省市開展了碳交易試點。經過了三年多的試點,碳市場正在不斷走向成熟,交易活躍度逐步提升、市場價格逐漸收斂,控排企業的交易行為也更趨理性。在2016年初,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通知,明確將于2017年啟動全國統一的碳市場。根據目前發布的全國碳市場建設相關文件,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后會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民航等8大類32個子行業。根據初步估計,納入碳市場的控排企業將近7千~1萬家,涉及每年約40~45億噸的碳排放,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50%。按照這個規模,我國將超過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EU-ETS)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目前七個試點市場每年發放碳配額總量約為12億噸,合計產生了約2億噸的交易規模。照此比例估算,全國市場40億噸配額,就可能產生7億噸的交易量。按目前試點市場每噸25~30元的均價計算,年交易額將達到175~200億元。然而上述匡算是非常保守的,原因在于試點市場互相分割、單一市場規模小,且缺乏風險對沖工具,同時試點市場還面臨著全國市場這樣一個重大的改革,市場交易規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對市場交易量都是非常大的限制。

以更為成熟的歐洲市場為參照,EU-ETS每年發放20億噸配額,產生了120億噸的成交量。照此比例匡算,我國碳市場成交量就有可能達到240億噸,成交額會達到6000億元。而歐洲碳市場上衍生品交易量占碳市場總交易量的90%以上,其中主要是碳期貨。因此,我們也完全有理由預期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并逐步發展成熟后,碳遠期、期貨等碳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萬億級,非常可觀。

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碳遠期等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需要滿足一些特定的條件,以確保碳金融市場本身的健康發展,以及控制碳現貨價格風險,避免對實體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沖擊。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一個健康、活躍,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現貨市場是碳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基石。由于衍生品交易成本低、資金杠桿高、成交活躍,現貨市場的任何細微的缺陷都會在衍生品市場被放大,產生套利空間,侵蝕市場的根基。因此,要發展碳金融衍生品,首先需要夯實現貨市場的基礎,包括明確和統一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MRV)機制,在不同交易市場之間設置統一的交易規則,確保不同地區、不同市場交易的現貨產品之間具有嚴格的同質性。

其次,如前文所述,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尤其是參與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交易,不僅可以為碳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流動性,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平抑價格波動,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金融機構開發涉碳融資等創新性的金融衍生品,有助于碳金融體系的深化和多元化發展。因此,應減少對于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的限制。在現行的碳金融市場中存在諸多對于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的限制,比如銀行業只參與碳交易的結算業務,不能參與碳現貨或者其他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在現階打破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的制度限制段對于碳金融的整體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最后,需要特別關注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風險。由于期貨等衍生品對于現貨價格具有引導作用,因此衍生品市場金融屬性帶來的風險由此便會傳導到現貨市場,進而對生產企業實際的減排行動造成影響。對此,一方面要通過市場自身的風險控制手段,如漲跌幅限制、持倉限制等,控制衍生品市場風險外,也需要借助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在市場出現極端情況時,及時對現貨市場進行干預。這對于評委市場預期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會反過來增強衍生品市場的平穩性。(【興業研究】綠色金融報告(20161019):碳金融衍生品的意義和發展條件)

12345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