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位于梯面林場內的王子山生態保護林,滿眼的綠意成為當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樣本。江珊攝
一年前,花都區梯面林場的村民們還不知道什么是“
碳匯林”,只知道這片面積11.2萬畝的林子是祖輩守護著的家園。如今,不用砍伐一棵樹,也無需耗資興建旅游景區,單是靠賣出樹林的“呼吸”量就能掙錢。
7月,梯面林場
碳普惠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批準設立,梯面林場也成為了廣州首個碳匯林。該項目核證的首批碳普惠
減排量將在下周發布競價交易,預計為林場帶來約20萬元的收益。梯面鎮也決定將這筆錢直接返還到下轄的6個行政村,用于支持當地的環境衛生整治和獨居老人送溫暖等計劃。
從首個碳匯林到首筆綠色中期票據,從推出系列綠色金融正向激勵機制到形成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認定方法,自從廣州獲批建設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以來,產品、機制、平臺等領域的創新案例不斷涌現。綠色金融在環保
節能、降污減排、綠色
交通等領域形成助推發展的力量,讓家園增添了幾抹綠色,更讓實體經濟在綠色升級中收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