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交所在推進節能減排、服務開展碳配額交易、發展綠色金融事業等方面做了哪些創新舉措?有哪些創新產品?
綠交所重點承擔
北京市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工作。自2013 年11月28日開市以來,北京市
碳交易試點已完成6個履約年度,交易產品包括北京市
碳配額(BEA)、中國核證減排量(
ccer)等,為943家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年度履約任務提供交易支持服務。截至2020年8月,北京市碳
排放權配額共成交超過3700萬噸,成交額超過15億元,
市場均價和交易活躍度均居于全國七個試點前列。在碳抵消方面,北京
碳市場實現CCER交易量約為2507萬噸,成交額近1.70億元,成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重要樞紐。截止目前,北京碳市場各類碳排放權產品累計成交6243萬噸,成交額17.01億元,成交均價穩居全國第一,為全國碳市場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綠交所自成立以來,非常重視綠色金融的創新工作,順利推出了碳配額回購融資、碳配額抵質押融資、碳配額場外掉期交易、碳排放權場外期權等多項國內首創的
碳金融產品。
綠交所在綠色金融理論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的指導下,2016年牽頭成立中國綠金委碳金融工作組,系統開展綠色金融相關工作的
政策咨詢、基礎研究、產品創新和能力建設,發布了《中國碳金融市場研究》報告,并參與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綠色金融術語手冊》和中國綠金委綠色金融系列圖書的編寫。在人民銀行研究局和綠金委指導下,綠交所牽頭完成并提交了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研究報告及政策建議;與中國工商銀行共同完成了商業銀行火電行業碳交易壓力測試;參與央行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負責牽頭“環境權益融資工具標準”和“碳金融產品標準”的研究起草;參加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的研究起草;完成生態環境部“綠色金融政策促進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等課題研究工作。